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为学习中医其他各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对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进行初步训练。本课程要求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古代的哲学理论—-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掌握人体脏腑、精气血津液神、经络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了解脏腑的主要病理表现。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求用通俗的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授各章内容,对重点、难点深入探讨,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安排一定时间辅导答疑。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动手能力,拟开设《中基》实验课,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课程结束时进行考试,中间可以适当进行小测验。本课程:81学时、4.5学分。5※<教学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二)教学内容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里理论的概念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二)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创立和运用(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重点)1/24五、《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2、掌握阴阳五行的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3、熟悉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精气学说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难点、重点)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重点)(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二)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第二节阴阳学说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概念(一)阴阳的概念(难点、重点)(二)阴阳学说形成的源流(三)阴阳属性的归类原则及特点2/24(四)阴阳学说的概念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重点)(一)阴阳的对立制约(二)阴阳的依存互根(三)阴阳的消长平衡(四)阴阳的交感互藏(五)阴阳的相互转化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二)说明人体生理功能(三)说明人体病理变化(四)用于疾病的诊断(五)用于疾病的防治第三节五行学说一、五行及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的概念(二)五行学说形成的源流(三)五行的特性(重点)(四)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重点)(一)五行相生(二)五行相克(三)相生与相克的关系3/24(四)相生相克的异常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阐释人体生理功能(二)阐述五脏病理(三)用于疾病的诊断(四)用于疾病的治疗第二章藏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2、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及其主要区别3、掌握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特性及五脏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4、掌握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5、掌握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6、掌握脏腑之间的关系7、熟悉藏象学说的形成与特点8、了解心包络与命门学说的梗概(二)教学内容概说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涵义(重点)二、藏象学说的形成与特点三、脏腑的分类及主要区别(重点)四、五脏精气阴阳理论第一节五脏(重点)4/24一、心(一)心的生理功能和特性1、主血脉2、主神志(1)精神意识思维活动(2)生命活动的总体现*心为火脏,喜动主明(二)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志为喜2.在液为汗3、合脉,其华在面4、开窍于舌5、心主夏附:心包二、肺(一)肺的生理功能和特性1、主气,司呼吸(1)主呼吸之气(2)主一身之气2、主宣发肃降3、通调水道5、朝百脉,助心行血、化血*肺为娇脏,喜润恶燥5/24(二)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志为忧2、在液主涕3、外合皮,其华在毛4、开窍于鼻5、肺主秋三、脾(一)脾的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