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九正常产褥第一节产褥期产妇的变化产褥期定义第一节产褥期产妇的变化2.阴道及外阴黏膜皱襞约在产后3周重现,外阴轻度水肿产后2~3日可自行消退。轻度会阴裂伤或会阴切口缝合后3~5日可愈合。分娩时撕裂的处女膜形成处女膜痕。3.盆底组织盆底肌及其筋膜在分娩时过度扩张致弹性降低常伴有肌纤维部分断裂。若产褥期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可导致阴道膨出或子宫脱垂。产后14日以后分泌的乳汁,蛋白质约2%~3%,脂肪约4%,糖类约8%~9%,无机盐约0.4%~0.5%,还有维生素等微量元素。三、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四、消化系统产后1~2日产妇常感口渴,食欲不振。产后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腹肌及盆底组织松弛,加之卧床时间长,易发生便秘和肠胀气。五、泌尿系统的变化产后1周尿量增多。妊娠期肾盂及输尿管生理性扩张恢复正常约需2~8周,易发生尿潴留。六、腹壁的变化腹壁紧张度约需6~8周恢复。腹壁紫红色妊娠纹逐渐变成银白色。七、内分泌系统的变化第二节产褥期临床表现2.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圆而硬,宫底脐下1横指。产后第1日宫底稍上升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0日子宫降入骨盆腔内,腹部触不到宫底,子宫颈由圆形变横裂。恶露4.产后宫缩痛产后1~2日出现,2~3日自然消失。5.褥汗产褥早期,排出大量褥汗,于产后1周内自行好转。6.乳房产后最初2~3日乳房极度膨胀、变硬、局部温度增高,并有少量混浊淡黄色初乳分泌。开始哺乳时可出现乳房胀痛、乳头皲裂、乳汁分泌不足等症。第三节产褥期处理及保健3、大小便:产后4h鼓励产妇排尿。若有排尿困难,应先解除顾虑,用热敷、暗示、针灸等方法诱导排尿,必要时导尿。鼓励产妇早日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若发生便泌,可口服缓泻剂、开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肠。出汗多时用温水擦浴,勤换内衣、被褥,坚持每天洗漱,饭前便后、哺乳前洗手。3)会阴护理①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2次温开水或低浓度消毒溶液擦洗会阴,并嘱产妇向会阴伤口对侧卧位。②会阴部有水肿者可用50%硫酸镁液湿热敷,产后24h可用红外线照射外阴。③会阴伤口于产后3~5日拆线,若伤口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并定时换药。5、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每日应在同一时间手测宫底高度,以了解子宫复旧过程。测量前应嘱产妇排尿。每日观察恶露量、颜色及气味。若子宫复旧不全,恶露增多,色红,持续时间延长,或恶露有臭味且子宫有压痛,给予宫缩剂或抗生素控制感染。6、乳房护理:乳房应保持清洁、干燥。哺乳前用温水清洗乳头和乳晕。(产后半小时开始哺乳)一下情况应分别处理:(1)乳房胀痛:多因乳房过渡充盈、乳腺管阻塞所致。产后尽早哺乳、按需哺乳、增加哺乳次数,每次哺乳后挤出多余的乳汁,可预防乳房胀痛。若发生乳房胀痛,可指导服用散结通乳中药或热敷及按摩乳房,也可以用吸乳器吸引乳汁使乳腺管通畅。(2)乳头皲裂多因婴儿含吮姿势不正确或使用可对乳头有刺激性的清洗剂所致。轻者可继续哺乳,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在乳头乳晕上,因乳汁有抑菌作用且含丰富蛋白质,起修复表皮作用。重者可用吸乳器吸出或用乳头罩间接哺乳。(3)乳汁分泌不足应调节饮食,指导正确哺乳方法,保持愉快心情,保证充足睡眠。也可用催乳中药促使乳汁分泌。常用方剂为柴胡、当归、王不留行(又名奶米)、木通、漏芦各15g,协助产妇水煎服。(4)退乳产妇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者,应告知尽早退乳。最简单的方法是停止哺乳,不排空乳房,少进汤汁。还可用生麦芽60~90g水煎当茶饮,每日1剂,连服3日,配合退乳。如乳房胀痛,用芒硝250g分装两纱布袋内,敷于双侧乳房并包扎,湿硬时更换,直至胀痛缓解。二、产褥期保健产后第2日开始做抬腿、仰卧起坐,缩肛动作等产后健身操,以增强腹肌、盆底肌及筋膜的张力。出院后继续做好保健操,直至产后6周。2、计划生育指导:包括产后访视和产后健康检查。产褥期内应禁止性生活,防止产褥感染。未哺乳者可口服避孕药,哺乳者以工具避孕为宜。要求绝育而无禁忌症者可于产后24h内行输卵管结扎术。1)产后访视:分别为产妇出院后3日内、产后14日、28日。了解产妇饮食、大小便、恶露及哺乳及新生儿健康状况,检查乳房、会阴伤口、剖宫产腹部伤口等。2)产后检查:产后6~8周到医院健康检查,了解产妇全身各系统及生殖器官的恢复情况,乳房泌乳及新生儿喂养和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给予指导和及时处理。本章小结:产褥期是指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一般为6周。产褥期以生殖系统和乳房的变化最显著。生殖系统变化主要是子宫,阴道,外阴、盆底组织的恢复过程,乳房变化主要是泌乳。此外,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及腹壁在产褥期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产褥期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