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北京民族大学概况◆学校概况北京民族大学1984年创办。是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学府,学校现设有15多个学院60多个专业。其综合实力位居北京市民办高校前列。现在校学生5000余人,其中有30多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的20%。学校先后被国家民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学校是一所集文、法、理工相结合、语言、音乐舞蹈、影视、美术相兼容,设有信息工程、珠宝、美术、艺术(音乐、舞蹈影视)、旅游、经管、法学、外语、建筑工程、语言传媒、汽车工程、航空、体育、公共事业、现代企业管理等15多个学院60多个专业齐全的全日制综合大学。占地420多亩。有民族式教学大楼,140多间教室,并有多媒体教室及教学监控系统,各专业实验室齐全。学校宿舍、公寓楼15栋。2003年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将党总支建制改为党委建制。2003年10月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定为“诚信招生示范院校”,北京市教委评估为2006年第一批合格学校。2007年被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评为“年度扶贫爱心学校”;在“教育改变中国”系列活动中被教育改变中国委员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北京代表处等多家机构联合评为“中国教育品质示范民办大学”,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2008年奥运期间为社会的安全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北京民族大学保卫处被北京市公安局授予集体三等功。◆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北京民族大学是一所长期从事于公益性办学和注重内涵式发展的高等院校,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不断探索高等教育创新的机制和育人模式,为北京尽快建成公平、优质、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实现具有教育和人才培养优势的国际性大城市的战略目标做出应有贡献。◆鲜明的民族特色北京民族大学重视对少数民族的培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在校生中现有30多个少数民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0%。学校被国家民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学校还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设有民族传统文化专业。◆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中国共产党北京民族大学委员会2004年成立,坚定了办学理念和方向,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北京民族大学党委在各院系处室建有九个党支部,成立了业余党校,提高了学生的政治思想,每年都有几十名在校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雄厚的师资力量学校依托清华、北大、北师大等国家一流高校和一大批科研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教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北京民族大学拥有专、兼职教师400余人,具有副高级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各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多为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教授。学校专门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和教授治教委员会,负责指导教学与科研工作,真正做到了“专家治校、名师执教”。◆优美的校园环境步入北京民族大学校园,花木四季常青,环境古朴自然,独得静谧、和谐;亭台楼阁、曲径回廊、错落有致;民族湖畔,杨柳垂地、鸟鸣婉转、碧波荡漾、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2007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是青年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之地。◆良好的教学设施北京民族大学校园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包括极具民族特色的教学楼、欧式风格的图书馆、温馨舒适的公寓楼、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现代化的舞蹈教学练功厅、配备精良的综合实验楼。能够满足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学生各种口味的综合餐厅,还特别设有清真食堂。能够满足同学们各种体育活动需要的1.4万平方米的塑胶跑道和综合运动场。学校教学设备现代化,包括7个大型计算机房、44个多媒体教室、3个语音室;配备全套电教系统,安装有70多台闭路电视;80多间琴房,50架教学专用钢琴,20多架电子琴,MIDI教室2间;图书馆藏书16万余册以及9万余册网络图书和80台可进行电子阅览的计算机、4个大型阅览室,完全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明显的区位优势北京民族大学地处首都北京,其得天独厚的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等资源优势,是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既充满了千年古都的文化底蕴,更凝聚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万种风情。学生既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优势为自己实现较为理想的人生规划。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全方位的推动了北京的学习环境,同时新增了300多万个就业岗位,从而增加了毕业学生在北京就业的机会。◆广阔的就业平台北京民族大学下设就业指导办公室,针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培训和推荐。新生入学便进行就业教育,每学期有定期的就业培训,毕业时进行就业推荐,实现了就业指导全程化,就业培训定期化,就业推荐全员化,学校还与国家人才交流中心大学生就业部建立了毕业生档案存放关系,北京民族大学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人才供需关系。◆明确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