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教案【实用】大班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减2减1破5减的算理。2.学习双指连拨的指法。知道要减2,上3去5;要减1,上4去5。活动准备:找错的背景图一幅,图形宝宝若干,幼儿人手一张操作纸及小算盘一个。活动过程:一、复习凑数1.幼儿集体念凑数歌一遍2.出示图形宝宝:今天图形宝宝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每个图形宝宝都表示不同的.数字,小朋友要仔细的看好记住了。3.出示图形标记及相应的数字,请幼儿看后拿走,老师逐一取出彩色图形宝宝请幼儿集体说出是数字几。4.请个别幼儿回答5.师:图形宝宝要找到它的好朋友,他们两个合起来要是5。出示其中的一个图形宝宝,请个别幼儿找出它的好朋友。二、学习减2减1的破五减1.出示图片: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能看出这张图中有哪些可笑的地方。(1)帮助小动物改正,不过要算对题目才能改。小鱼:8-4-2+3+1=50+5-4+6-20=6-3+2=小鸟:2+25-3-4+21=6-2=(2)讨论:下珠不够减怎么办?(3)集体演示,讲解算理、讲解指法(4):要减2,下珠不够,上3去52.幼儿尝试拨珠。(1)帮助小兔子:5-2=小猫:5-1=请幼儿练习,大算盘演示(2):要减2,下珠不够,上3去5;要减1,下珠不够,上4去5。双指连拨。(3)幼儿练习空拨—看拨——想拨三、巩固练习四、游戏“送礼物”大班教案篇2内容与要求:1、尝试合作整理书包,初步养成有序摆放物品的好习惯。2、萌发学做小学生的愿望。环境创设:收集书包;桌上放有教科书、练习本、铅笔盒、铅笔、卷笔刀、橡皮、尺、餐巾纸、茶壶、毽子、绳子、食品等,数量不一;纸、彩笔,一组一份。设计思路:内容的选择:本次活动是大班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下的一个活动,在这个主题的开展中,孩子们发现在幼儿园里的时间越来越短了,(教案出自:)离开上小学越来越近了,因为在我们班级的墙面上有一个“离园倒计时”的角落,上面的数字显示孩子们会过完一天就去掉一天的数字,使他们切身的感受到在园的天数越来越少了。那么,我们怎么样为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充分准备呢?这些准备包括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所以我们让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去购买书包和一些上小学时用的学习用品,让孩子了解每一种学习用品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向孩子说一些小学生的行为准则等,这样,在心理和物质上为孩子上小学作了准备。环节的设计:在第一环节中主要通过观察比较法讨论书包的不同,主要是通过提问的的形式发散幼儿思维,“他们两个的书包一样吗?”“书包到底有什么用呢?为什么小学生要背书包上学?书包里要放些什么呢?”第二环节书包里到底要放些什么,怎么放,在他们的头脑中是不清晰的,因此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去选择、去思考、去讨论、去练习,去记录等,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来得到一些比较清晰的概念,获取一些比较适用的方法。这对孩子上小学是非常有帮助的。活动的形式我是让孩子操作在前,讨论在后,让孩子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真切的感受,(教案出自:)尽量做到让活动的内容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来,又回归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力求去解决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第三环节主要是延伸活动提升幼儿在整理书包时要养成分类摆放的好习惯外,在生活中也要养成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方法的利用:主要是比较法、提问讨论法和操作法细节思考:1)在第一环节中当幼儿发现有相同书包时,及时讨论怎样识别?以便幼儿更清楚的区别自己与他人的东西。2)在材料投放时考虑的比较周到,如生活、体育、文具(各种大小不一的尺)、食品等活动价值:抓住幼儿对书包的兴趣,引起幼儿们将有关书包的零散经验进行归纳和提升,不仅有利于幼儿加深对书包的认识,采用记录的形式更有利于幼儿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活动流程:观察发现——尝试整理——延伸活动活动过程:一、观察发现1、听音乐说说听了以后心情怎样?音乐中可能发生了什么事?2、看PPT,原来是小学生去上学,去上学要背什么?可我们发现上幼儿园有的.幼儿也会背上小书包,看看她们两个人背的包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上学要背书包呢?书包里要放些什么呢?幼儿自由猜测讨论3、小结:原来书包是我们上小学后要每天背着它去学校的,里面放的是我们学习的书本、文具和用品,它是小学生的好朋友。二、尝试整理1、出示物品,有的物品是书包里的朋友,有的不是书包里的朋友,请小朋友们学做小学生,帮忙整理书包啦!2、整理小书包并记录1)、请将桌子上的物品选择放入书包,想一想,哪些东西是上小学时必须要带好的;哪些东西是可以带着上小学的,想想为什么要带上这些;还有哪些东西是不能带到学校里去的,想想为什么不能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