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小学课件 / 文档详情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docx 立即下载
上传人:St****36 上传时间:2024-09-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docx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分数连乘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连乘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分数连乘教学反思1今天教学分数连乘,从例题看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学习时比较轻松,本例中虽然有两个单位“1”,但是它没有讲分数乘分数时的两个单位“1”理解起来困难,此例题的两个单位“1”,就像连环套一样,一环套住一环,无论是画图,还是从数量关系上去理解都是很容易的。学生在计算连乘时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但往往约分没有完全,正确率较低。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画线段图上,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并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条件中单位“1”的转换,分析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数连乘的计算,有一些学生约分时不太熟练,感觉速度较慢。在课后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中发现有个别学生是先把两个分数相乘进行计算的,这样的计算我觉得可以理解成是把间接的`分数表示转化成直接的分数表示。比如题中的8/9×3/4,计算的是三班做的花占一班的几分之几,这样的数量关系也可以通过绘出的线段图得到验证。看来有些学生只是对照着“分数连乘”的课题机械地列式计算,关键是要帮助他们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列式计算。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不理想。希望通过多做题来补救。分数连乘教学反思2经过前面对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学习,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在计算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学生还是会忽略,教师应该引起重视。比如:三个分数的'约分究竟应该怎样做?学生在头脑中是很模糊的,他们往往是把一眼看出能约分的进行约分,然后再考虑其他数字。这样当然是一种思路,可是这样思考的话很多人在约分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约分“不彻底”的现象。在这个地方可以这样向学生解说:从分子中的第一个数开始考虑,想下面的分母中哪些数字可以和它进行约分,然后依次进行约分。如果遇到分子和分母约分后得数不是1,它还可以和其它的分母约分是一定要把这个数约分“彻底”,不然学生以为这个数约分过了,最后再相乘的时候很容易把它忘记再次约分,从而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所以,每一个分子一定要约到与下面的分母除了1之外没有公因数为止。此外要求学生在书写时数字与数字之间一定要留下足够的空间,多次或者多个数字约分后不至于数字连在一起,避免“少乘”或者“漏约分”现象。分数连乘教学反思3分数连乘本课的教学,学生因为具备了分数乘法前3节课的基础,所以我在教学时主要把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学生发现错误时,我便适时地加以引导。特别是学生在遇到约分的`困难时,我提醒他们约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让学生明确约分要注意做到有序和不遗漏。关于这方面我重点照顾班级中的学困生,因为这部分学生找公约数的能力比较弱,往往约分的时候能很快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有的约分比较混乱,造成最后计算的繁琐和错误。分数连乘教学反思4这是一节以计算为主的课堂,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分数连乘的方法,能快速正确的计算分数连乘运算;借助已有知识,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是按照这样的几个环节设计的:一为复习铺垫,为新课做准备;二为提出和课本同步的尝试题;三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四学生尝试练习,检查自学效果;五学生讨论交流尝试练习,说说为什么这么做;六教师评讲、引导总结归纳;七为课堂反馈练习提高。整节课,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主动学习探索新知。课前备课,虽不是挖空心思,但也费尽脑力了。课本78和79两页知识点较多,有连乘、连除、乘除计算,还有分数混合运算应用。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尝试学习,我认真研读教材,翻阅人教版相应的课题,仔细研读教学用书和他人教学案例,翻阅自己的以前所做的笔记,最后把课本浓缩的知识一一挖掘出来,让课堂目标变得单一明了。课堂回顾:一、在自学环节,总是担心学生自己学不会,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本78页的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有点动摇。还好,坚持了原来的想法。回顾以前的课堂和这节课,发现一个问题:学生不善于向同学或老师提问题。比如“这个是怎么计算的”、“这步计算,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在碰到不理解问题的时候,不敢甚至不会求助。这除了师生关系影响外,更多是“提问”这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没有做好。如何让学生学会求助,这是一个要尝试解决的问题。二、这一个关于学生讨论交流引发的问题。习题做完后,学生的一个鲜明举动是高举小手并“老师,是这样做的吗?”。在你的课堂中,请留意这一点。当然,学生完成练习后,问老师是很好的一件事——能把想法告诉老师,从而得到肯定——这是一种被动的肯定。我们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

文档大小:1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