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风雨历程------我的教育生涯我七岁时就父在本家的私洋结合的书屋读书,因校院内有一棵梧桐树,校名是桐荫学校。校舍是自家闲院,有对厦四间,土窑一孔,教师一人。学生三十人左右,分幼、中、大三个班。“幼学”教材是《三字经》《弟子规》《小儿语》。“中学”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读《五经》以外,兼读《古文观止》《尺牍》等一类的应用文,还学珠算。但对于数学很不重视,注重的是作文、老八股和毛笔字。这些教材的购买是当时背着书包(即包袱)的书倌也兼卖笔墨的人去学堂里卖的。文具纸张的购买是在当时的庙会和古会的纸摊上。那时也配备一些洋教材,课本按年级学生人数分配,推行洋学。当时的教育科也不定时地下来督察所用教材。新教材上也有关于抗击日本侵略唤起民众觉悟的课文。我们一方面学新教材,一方面学所谓的私书。1944年孟津一带沦陷后,地方也组织一些抗日武装。自备、步枪、手榴弹等武器找机会和日寇作战。如东达宿的马元楷、上院的杜秉灿和狮子院的李好等,使在长华西庙驻扎的日军,横水后庙驻扎的日军惶惶不可终日,顾头不顾腚地防守,他们在门口挖深沟放吊桥,防备抗日武装的进攻。1945年9月,日寇投降后,学校和南达宿村的学校合并,校名改为孟津县瀍源乡第一中心小学第四院。(当时按保甲制度编制,南达宿东达宿、雅沟、班沟属于瀍源乡第三管辖)。是年我十四岁,和本村赵德厚,许来运投考潘庄学校,当时校名是洛阳县翠峰乡第四中心学校,后插入公正中学第二院(学校私设置的初中班)。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入了内战时期。1947年这里为游击区,兵荒马乱,学校停办。我开始返家,农忙时帮助祖辈干力所能及的农活,农闲时在本村学校断续地学一些日常应用文和练一些毛笔字,又过起了“耕读”的生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51年县举办失业知识分子训练班,我侥幸被录用。初出茅庐的我,踏进了教育战线,分配到文公小学会瀍沟分校任教。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政治运动颇多,也普及文化科学知识,把农村青年妇女组织起来,成立常年民校。四十岁以上的组织冬学,普及文化课,文艺活动以秧歌队、打花棍、舞绣球敲锣打鼓欢送青年参军,欢迎军人转业。1957年上级扭转局势要面向教学,但还有政治运动,配合中心工作毕竟少得多了。小学毕业生要做两方面准备:升学的继续深造,没升上学的安心从事农业劳动,以机械化来教育他们。当时的教育方针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一批新生,为社会主义培养一批生产劳动者。”鼓励毕业生,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进行劳动光荣的教育。1957年末1958年初,行政和教育战线上,开展整风运动。学校放假,历时75天。在整风会上,反右肃反识别香花毒草。最主要的标准是反对党的领导和反对农业合作化的就是右派。四十多天的大鸣大放,查署名的底稿。主抓整风的县委书记刘克勤在大会上先后宣布了三百多条毒草。划了一批右派分子,接着是批斗,目的是达到斗透斗臭。这一批斗臭了,就再划一批,批着斗着,方法是由和风细雨沿变为狂风暴雨,由以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变成拳脚相加的方式。向党员提意见,就是向党进攻。弄得人人自危,说话办事谨小慎微。会议结束,右派分子有的遣返回家;有的下放生产队监督劳动;有一技之长的调动单位,边工作边批斗。1958年以后,农村就开展了放卫星,大跃进,农民们夜里提灯笼,剔谷苗,人拉犁。搞公共食堂,把社员的锅砸了卖铁,口粮标准下降,大人、小孩食堂打饭划分等级,刮起了浮夸风。在脊薄的丘陵地区,肥料种子极不发达的情况下,竟然有人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千斤亩产试验田到处可见,一个萝卜千斤重,三个毛驴拉不动。接着是大搞钢铁,学校停课,教师参战。那时我也到新安县黛眉山参加了大搞钢铁,每日担矿石。担一担矿石,从矿区到河边装上船,往返一趟约25里。为了放卫星,每天天亮前加工一次,晚饭后再加工一次,初到时因缺乏锻炼,腿跑肿,肩膀磨破,担起担子真像银环刚下乡挑水的样子。通过锻炼,适应了,强壮了,但活重,人人都饥饿。农村青壮劳力都去搞钢铁,剩的都是老弱病残,繁重的农活这些人日夜连战也难以完成,但又得汇报战果。检查团不时来检查,红薯出了运不回来倒到地头的水窖里,柿子摘下来用土掩埋,学校也搞了四集体,把小学的学生统一集中到主校,校舍不够用,借用民宅,农活太多,初中生组织起来到东乡东山头等地摘花,剩下的到生产队干活,这一年内,几乎没有学习时间。在三年自然灾害日子里,社员们去九泉、苇园、王湾修水库。吃不饱,很多人害起了浮肿病,一夜间榆树皮被打精光。那时上级开展了反“浮夸风”运动。刹了浮夸风,但余波仍有,一度分田到户(借种地),四大自由,养牛两条腿政策,这时生活才有了好转。文革期间,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兴风作浪,反反复复长达十年之久。这个时期群众组织颇多,占山头,争地盘,翻烧饼。一会这个组织镇压那个组织,一会又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