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2、高利贷信用(3)特点:利息率非常高;不利于生产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4)作用:①高利贷信用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②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前提条件的形成,即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大批无产者的出现。③高利贷信用的高利盘剥破坏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需要新的信用形式为其服务3、资本主义信用(2)借贷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异同①区别:借贷关系人不同。用途不同。利率水平与利息来源不同。反映的生产关系不同。②相同点:借贷资本与高利贷资本都是为了获取利息的生息资本,都是不变更所有权而只暂时转让使用权的借贷,都必须有借有还。(3)借贷资本的特点①它是一种资本商品。即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资本。②它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即借贷资本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所有权资本。③它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是G—G′,始终表现为货币形态。④它有特殊的转化形式。借贷资本的转让不是通过买卖的形式,而是通过借贷来实现。(4)资本主义信用的历史作用①积极作用:对资本转移有中介作用。加速资本周转。促进了资本集中,是加速资本积累与积聚的重要因素。②消极作用:信用使社会财富为少数资本家所掌握,使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信用由于其刚性,加强了资本主义各经济部门之间的不平衡。信用刺激投机,并制造虚假的繁荣。4.社会主义信用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二、信用形式2、银行信用⑶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①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②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③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关系而非取代关系.3、国家信用(3)国家信用的作用4、消费信用5、国际信用6、民间信用民间信用的特点:(1)主体——一般是个体经营者和家庭个人消费者。(2)客体——逐步由以实物为主转向以货币资金为主。(3)用途——由生活消费逐步转向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并重。(4)期限——是解决个人临时性短期的资金需要,所以一般期限较短。(5)利率——一般要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有些甚至具有高利贷性质。(6)风险性——较大。民间信用是一种自发的、盲目的和分散的借贷活动,所以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民间信用的优缺点三、信用工具直接信用工具间接信用工具(二)信用工具的种类1、本票本票2、汇票票据行为及权利3、支票4、国库券5、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6、信用卡银行卡业务的分类银行卡的功能资本市场的信用工具1、债券2)种类:2、股票2)分类:股票实例股票实例3)股票与债券的区别和联系3、投资基金2)分类2)分类(三)信用工具特征1、偿还性2、流动性3、风险性4、收益性第二节利息及利率(2)近现代西方学者以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为代表的“节欲论”认为,产生利息来源的原始因素不是资本,而是节欲,是资本家为积累资本而牺牲现在享受的报酬。以费雪和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在时差利息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均衡利息论”。认为,利息率作为使用资本的报酬或资本的价格是由资本的供求决定的。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偏好论”,认为利息是人们在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周转流动性的报酬,利息率并不决定于储蓄和投资,而是决定于货币存量的供求和人们对流动性偏好的强弱。(3)马克思对利息来源的分析: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使用者索取的报酬。货币使用权借贷资本家职能资本家利息马克思的利息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资本所有权与资本使用权的分离是利息产生的经济基础。(2)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3)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3、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二、利率及其计算2、利息率的计算复利法三、利率的分类2、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①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间内按事先约定的利率计息而不作调整的利率.②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间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LIBOR3、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4、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第三节利率的决定当储蓄者所愿意提供的资金与投资者所愿意借入的资金相等时,利率便达到均衡水平,此时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2、凯思斯的货币利率理论凯思斯认为利率是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是一种纯货币现象,利率与实质因素、忍欲和生产力无关,因此利率是由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变动是货币的供给和货币的需求变动的结果。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公众愿意持有货币资产的一种心理倾向。人们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个;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