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综合自然地理学资料整理版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人地关系综合自然地理学: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进行综合、系统研究的学科。着重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的物质能量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变过程、地域分异和类型特征。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整体性、综合性、相关性、尺度性、动态性、多样性。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4)人类与整个自然环境的关系等。3、自然地理环境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智慧圈共同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1)是太阳辐射能转换的场所。(2)是三相圈层的耦合界面(3)是自组织协调发展体系(4)是高强度的物质流、能量信息交换的复杂系统(5)多尺度分异显著(6)属于耗散结构(7)是人类的发生场所4、现代地理学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划分学科:(1)三分法: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即狭义人文地理学(2)三层次:即部门地理学、一级综合和二级综合地理三个组织水平;(3)三重性:理论、应用理论、区域实践研究等三个程序;(4)三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时间地理学(指现代过程的地理研究)P12人地关系学派:——强调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地关系。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白兰士(法)的可能论;戴维斯的人地和谐论。景观学派:帕萨克(德)、赫柏森(英)认为地表可以按发生上的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上的同一性来划分成一个个地理区域和地段,这就是景观。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表个别区域或地段的特征,包括从小地段的识别到自然区的划分,以及地球表层的区域差异。区域学派:赫特纳(德)、哈特向(美)认为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表的空间分异,或以区域为研究的核心。P10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被誉为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P2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更高层次的综合和集成(2)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3)“3S”成为重要技术手段(4)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扩展P23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1)区域科学的研究;(2)环境问题的研究;(3)土地利用的研究;(4)地理预测的研究;自然地带学说:自然地带学说的创立者是俄国自然地理学家和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自然带是由岩石地形、气象气候、陆地水、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等组成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其中,岩石地形和气象气候是其两大基本组成要素,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决定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的类型组成及其内涵。植被类型则真实地反映了自然带的外貌特征,成为自然带的明显标志。道库恰耶夫的自然地带学说包括的要点:(1)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2)由某些宇宙-行星因素如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黄赤交角等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各纬度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的动力学原因;(3)带和地带在理想情况下呈东西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的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更替;(4)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还存在另一种规律。由此可以看出,道库恰耶夫的地带和带,实质上是纬度地带和纬度带。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属性: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开放性。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经历的阶段:(1)自然综合体——内在联系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3)耗散结构理论——非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整体性;3耗散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即地理耗散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表明,同时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不断有负熵流(太阳辐射)输入并持续从无序向有序状态转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无疑是一种耗散结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物质、能量、自然地理要素。物质组成成分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智慧圈;能量组成包括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地热,重力)、潮汐能;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转换:太阳辐射能在无机界的转化:地表垂直方向热力梯度;高低纬间热量交换;海陆间热量交换;(2)太阳辐射能在有机界的转化:第一能量流,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第二能量流,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土壤动物;第三能量流,矿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大气循环:行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