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历史学 / 文档详情
民国新学制历史课程纲要的编制及其价值取向_.doc 立即下载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民国新学制历史课程纲要的编制及其价值取向_.doc

民国新学制历史课程纲要的编制及其价值取向_.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民国新学制历史课程纲要的编制及其价值取向*本文系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朱煜(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225002)[摘要]民国时期的新学制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纲要,在历史教育目的观上,突出了历史教育的主体价值,即了解过去社会的概貌以及社会变迁演进的轨迹,作为认识现代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历史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均采用中外历史混合编排的方式,试图以“世界的眼光”来编制历史,并且注重从文化史的角度揭示重要潮流的起源、特色和发展走势。[关键词]民国历史课程纲要,历史课程标准,新学制历史课程,历史教育1922年,在以实用主义教育为核心的西方新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开始推行新学制改革。随后,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组织“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约请各科专家起草课程纲要。常乃德、徐则陵应邀分别编成初中历史和高中文化史课程纲要,作为全国性历史课程的参考标准1923年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虽然只是指导性的课程文件,并不强求各地各校一律执行,但是由于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及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的权威性、代表性,这份纲要仍然被许多实施新学制的学校所遵循。。新学制初、高中历史课程纲要是如何编制的?体现了怎样的价值取向?研究这样的问题,对于当今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编制或修订,也许不无借鉴意义。一、初中历史课程纲要及其特点1922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济南召开第八届年会,议决新学制改革方案,同时,组织了“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该委员会于同年10月、12月拟定了中小学各科课程要旨,反复请专家讨论各科目课程纲要,又经过次年4月和6月两次会议后,确定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纲要规定,初中必修科目包括社会科、言文科、算学科、自然科、艺术科、体育科六大科。历史课在社会科,但独立设置。《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由历史学者常乃德常乃德(1898—1947),中国近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曾任教燕京大学史学课程,著有《中国思想小史》、《社会学要旨》、《生物史观与社会》等数十种著作。洪业认为常乃德“建立了新的历史学派”,许冠三在《新史学九十年》一书的“史观学派”部分,专设一章讨论常乃德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史观”。参见常乃德:《中国思想小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葛兆光导读”第1—2、11页。起草。纲要说明初中历史课程的目的是:“1、研究人类生活状况之变迁,以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制御天然的能力。2、启发人类的同情心,以养成学生博爱,互助的精神。3、追溯事物的原委,使学生了解现代各项问题的真相。4、随时以研究历史的方法指导学生,以养成学生读史的兴趣和习惯。”参考文献:[1]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45.这几条所反映出来新理念,显然受到新文化运动以来新史学思潮及新教育改革的影响,同时似乎也与起草人常乃德的历史教育观有着很大的关系。常乃德认为,“历史既不是科学,又不是艺术,也不是伦理教条。然而他却须具备科学所需要的真,艺术所需要的美,和伦理学所需要的善。……真正的历史是要具备真、美、善三个条件的,缺一不可。”常氏持有“印象主义的历史观”印象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所表现的并不是过去的本身,乃是历史家对于过去所感受的印象。参见常乃德:《印象主义的历史观——历史教学法的一章》,《中华教育界》第18卷第1期,1930年1月,。,这种历史观既反对只注重浪漫主义历史学者强调的“美”(如兴趣),也反对只注重教训主义历史学者强调的“善”(如养成怎样的处世态度等),也不赞成只注重近代考据主义历史学者强调的“真”(了解所谓历史的真相)[2]常乃德.印象主义的历史观——历史教学法的一章[J].中华教育界,1930(1).8—9.。换句话说,在常氏的历史观中,历史及历史教育应该具备“真、美、善”三条件,是三者的结合。应该说,这样的历史价值观在纲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譬如,第二条应该属于“善”的范畴,第三条和第四条的前半句应该属于“真”的范畴,第四条的后半句则应该属于“美”的范畴,整个纲要渗透着“真、美、善”的历史教育价值观。此其一。其二,常氏认为,历史教育首要的并不在“训练学生求真理的能力和方法”,“此不过一个副目的”;也不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站在美的观点来讲话的。”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或者说主要价值在群的方面,尤其是在建设群体意识的方面[3]常乃德.教育观点上的历史学科[J].中华教育界,1930(2).7—8、10.。可见,他虽然觉得“善”在三者中的核心地位,但这个“善”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资鉴”功能的局限,而赋予了新的涵义。纲要的第二条,要求养成学生的同情心,以及博爱、互助的精神,就是常氏认识到的“善”的目标——“群体意识”的养成与发展。因此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民国新学制历史课程纲要的编制及其价值取向_

文档大小:5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