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故都的秋》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都的秋》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故都的秋》说课稿11教学目标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的个性和创作风格,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2、过程与方法:抓住“清、静、悲凉”来赏析故都之秋,感受本文形散神聚的结构特点,并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本文细腻优美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并体会作者在秋景中寄托的感情。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2学情分析《故都的秋》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作者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自己内心的“主观色彩”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浑然一体,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作为散文鉴赏的起始课,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故都的秋的特点。2、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和悲凉、伤感之音。2、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红楼梦》插曲《秋窗风雨夕》创设情境。2、知人论世(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郁达夫)。(1)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郁达夫3岁丧父,家中生活艰难。7岁入私塾。家中有藏书4万卷,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全都读过了,因此有着丰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青年时代,随长兄赴日留学,十年客居日本,期间饱受屈辱和歧视。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在文学上,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自叙传。”所以,他的作品体现着极强的“主观色彩”。这篇散文,秋中有情的眷恋,秋中有情的落寞,是最自然不过的了。当然,这样说也就是和他的个性有关了。郁达夫性情沉静,有些忧郁的气质。(2)写作背景有关(出示幻灯片背景介绍):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1936年2月,离开杭州赴福州,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的'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当时的中国,连年内战,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留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郁达夫先生对故都的秋天是什么情感?眷恋、热爱、痴迷3、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清、静、悲凉提示:这是北国之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它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4、文中集中描绘秋景有五幅画面,主要在哪些段落,请给每幅画面拟写一个小标题。3——11段: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枣奇景(课件)三、再读:感知语言,美美地读(3——11段)教师朗读第一幅画面,然后分小组依次朗读相应的画面。(配乐)四、三读:走进意境,美美地品(3——11段)过渡:我们写景叙事常常追求“绘声绘色,声色并茂”,古人也说:“景物,声色而已。”1、分组讨论:五幅画面中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把全班分成三个大组,每一个大组又分为四个小组,各大组依次从“秋色、秋声、秋形”入手讨论,每组各有一个观察员。)提示:用“我从……的描写中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的形式表述。交流汇报:示例:我从秋槐的落蕊中品出了秋的凄清;我从秋蝉的残鸣声中品出了秋的寂静;我从秋雨的忽来忽去中品出了秋的凄凉;我从都市闲人的互答中品出了秋的清闲;……过渡:哪一幅侧重从颜色写景2、小院赏秋图(3):勾划赏秋动作的词,它们传达出作者怎么的情绪?(看听细数静对可以看出悠闲、惬意的情绪)师说:“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投影)王安石罢相后无事可做,整日寻芳揽胜打发流年,独坐无聊,就细数落花,从“细数”透出的是寂寞凄苦的心情。可以说,郁达夫这时的心境和王安石颇有相同之处,在意境上可以说是异曲同工,清静闲暇中透出了落寞。过渡:从声音描写看,你认为哪幅图最有味?3、秋雨话凉图(6-10):还有“话凉”呢!既是话凉,重在声音,那声音的特点有哪些?声调——缓慢悠闲(a、老师拟北声,读出秋天的落寞感。b、学生齐读8段。)这样的画面要读出作者怎样的情绪?(悠闲、无聊、悲凉、寂寞)小结:意象的组合,无一不显示出环境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既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也写了观赏景物的心态、动作,表现了作者热爱古都之秋的情怀。通过赏析,我们也明确了写景散文要通过文字展开联想进入意境,把握景与情的内在联系。五、四读:感悟情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