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因素一影响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及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工艺措施⒈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在切削加工中,影响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几何因素、物理因素和加工中工艺系统的振动。下面以车削为例来说明。=1\*GB2⑴几何因素切削加工时表面粗糙度的值主要取决于切削面积的残留高度。下面两式为车削时残留面积高度的计算公式:当刀尖圆弧半径rε=0时,残留面积高度H为(3—1)当刀尖圆弧rε>0时,残留面积高度H为(3—2)从上面两式可知,进给量f、主偏角kr、副偏角kr’和刀尖圆弧半径rε对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大。减小进给量f、减小主偏角kr和副偏角kr’、增大刀尖圆弧半径rε,都能减小残留面积的高度H,也就减小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2\*GB2⑵物理因素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对工件的挤压和摩擦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引起原有的残留面积扭曲或沟纹加深,增大表面粗糙度。当采用中等或中等偏低的切削速度切削塑性材料时,在前刀面上容易形成硬度很高的积屑瘤,它可以代替刀具进行切削,但状态极不稳定,积屑瘤生成、长大和脱落将严重影响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另外,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切屑和前刀面的强烈摩擦作用以及撕裂现象,还可能在加工表面上产生鳞刺,使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增加。⑶动态因素——振动的影响在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有时会发生振动,即在刀具与工件间出现的除切削运动之外的另一种周期性的相对运动。振动的出现会使加工表面出现波纹,增大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强烈的振动还会使切削无法继续下去。除上述因素外,造成已加工表面粗糙不平的原因还有被切屑拉毛和划伤等。2.减小表面粗糙度的工艺措施=1\*GB2⑴在精加工时,应选择较小的进给量f、较小的主偏角kr和副偏角kr’、较大的刀尖圆弧半径rε,以得到较小的表面粗糙度。=2\*GB2⑵加工塑性材料时,采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可防止积屑瘤的产生,减小表面粗糙度。=3\*GB2⑶根据工件材料、加工要求,合理选择刀具材料,有利于减小表面粗糙度。⑷适当的增大刀具前角和刃倾角,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降低刀具前、后刀面的表面粗糙度均能降低工件加工表面的粗糙度。⑸对工件材料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以细化晶粒,均匀晶粒组织,可减小表面粗糙度。=6\*GB2⑹选择合适的切削液,减小切削过程中的界面摩擦,降低切削区温度,减小切削变形,抑制鳞刺和积屑瘤的产生,可以大大关小表面粗糙度。二影响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工艺因素1.表面层残余应力外载荷去除后,仍残存在工件表层与基体材料交界处的相互平衡的应力称为残余应力。产生表面残余应力的原因主要有:=1\*GB2⑴冷态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切削加工时,加工表面在切削力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表层金属的比容增大,体积膨胀,但受到与它相连的里层金属的阻止,从而在表层产生了残余压应力,在里层产生了残余拉应力。当刀具在被加工表面上切除金属时,由于受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作用,表层金属纤维被严重拉长,仍会受到里层金属的阻止,而在表层产生残余压应力,在里层产生残余拉应力。=2\*GB2⑵热态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切削加工时,大量的切削热会使加工表面产生热膨胀,由于基体金属的温度较低,会对表层金属的膨胀产生阻碍作用,因此表层产生热态压应力。当加工结束后,表层温度下降要进行冷却收缩,但受到基体金属阻止,从而在表层产生残余拉应力,里层产生残余压应力。=3\*GB2⑶金相组织变化引起的残余应力如果在加工中工件表层温度超过金相组织的转变温度,则工件表层将产生组织转变,表层金属的比容将随之发生变化,而表层金属的这种比容变化必然会受到与之相连的基体金属的阻碍,从而在表层、里层产生互相平衡的残余应力。例如在磨削淬火钢时,由于磨削热导致表层可能产生回火,表层金属组织将由马氏体转变成接近珠光体的屈氏体或索氏体,密度增大,比容减小,表层金属要产生相变收缩但会受到基体金属的阻止,而在表层金属产生残余拉应力,里层金属产生残余压应力。如果磨削时表层金属的温度超过相变温度,且冷却以充分,表层金属将成为淬火马氏体,密度减小,比容增大,则表层将产生残余压应力,里层则产生残余拉应力。2.表面层加工硬化=1\*GB2⑴加工硬化的产生及衡量指标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表层金属在切削力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金属的晶格扭曲,晶粒被拉长、纤维化甚至破碎而引起表层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增加,塑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或冷作硬化)。另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削热会使得工件表层金属温度升高,当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得已强化的金属回复到正常状态,失去其在加工硬化中得到的物理力学性能,这种现象称为软化。因此,金属的加工硬化实际取决于硬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