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6页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着持续高速发展态势。但是不能忽视的是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以一部分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牺牲等为代价的。作为一个有着590万户籍人口、而资源较为贫乏的地级市,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将无法继续维持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会因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难以为继把*变成不适宜人居的地区。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可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经济发展引发的环境、社会矛盾有可能得到缓解。值得一提的是,20*年4月19日通过国家级专家组认定的《XX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是全国首部通过国家级认证的省级循环经济建设规划。这个规划,确立了XX省20*—2020年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也为*发展循环经济指明了方向。按照《XX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的要求,笔者认为,*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为此,特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如下:一、促进观念转变,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辨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辨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辨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有系统、有组织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快观念的转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典型案例,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起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市市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二、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建议针对*的产业结构特征制定一些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如:废旧包装容器回收办法、废旧汽车回收办法、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办法等。还要针对*技术创新资源丰富的特点,制定促进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产业化的政策;制定鼓励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园建设的优惠政策,建立经济引导机制。此外,政府还应针对电子垃圾的价值与污染特性制定电子垃圾回收办法,明确电子生产企业的回收责任与电子垃圾处理费用由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承担的比例。确立制造商责任制,明确制造商有义务对废旧产品回收再处理。明确零售商有回收旧电子产品并交给制造商的义务,消费者有将旧电子产品交给零售商,作价回收的义务等。针对目前电子垃圾回收拆解中的污染问题,政府应建立电子垃圾拆解管理办法与电子产品拆解技术标准,规范垃圾回收拆解行为。三、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制定“十一五”规划开始,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要求,在编制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探索建立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快研究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并把主要指标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四、深化改革,建立配套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1)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政策。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2)收费改革。推动居民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建议全面实行电池、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物或容器、非日光灯管、饮料容器等的押金返还制度。(3)建立循环经济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推动政府绿色采购。推动企业进行iso14001体系和环境标志认证。通过政府信息网站和媒体,定期公布通过认证的企业和产品名单。(4)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5)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