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这门课程先是为光华管理学院EDP(高层管理培训中心)开设,后又为光华管理学院EMBA、长江商学院开设。迄今为止,已经讲过不下六十遍。单是为广东移动培训就不下二十次。听过该课的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的EMBA、MBA、MPA的学员外,还有广东移动、湖南移动、河南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财产保险公司、北京税务局、北京财政局、山东省财政局等数十家大组织。越是大组织,管理的压力越大,建立统一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动力越强。作为大组织,怎样提高领导能力?怎样建立社会统一的价值观?怎样降低组织的管理成本?在这些方面,作为从历史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会给组织,尤其是大组织以很多的启发。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的规模大了,技术复杂了,人多了,管理的难度也大大增加:第一,随着科层的增加,上下协调的难度增加。第二,随着部门的增加,左右推委的现象出现。第三,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越来越自信。须知,人不自信干不好工作,太自信了又会蔑视他人犯错误。现在中国企业、社会的很多问题正是由于过分自信而导致的。在如何解决上下协调、左右推委的问题;如何提高干部的领导能力;如何让人明白自己的弱点,学会尊重他人,降低组织管理成本,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等方面,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墨道法会给我们以直接的启发。因为它们正是在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产生于春秋战国的大变革时代。儒家代表职业官员、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墨子代表普通百姓的利益,道家代表隐士、不得志者的利益,法家代表统治者、执政者的利益。试想,一个社会或组织不就是由这四种人组成的吗?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白了儒墨道法,就明白了这四种人的所思所想,就相当程度上明白了中国人,这对建立起大家普遍认可的制度安排不是很有帮助吗?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所以要争鸣,是因为每个学派都感觉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都想以自己的价值观来作为治理社会的指导思想。从表面上看,儒墨道法是思想之争,实质上是建立未来社会的制度之争。经过春秋战国秦汉四百多年的争鸣,到汉武帝时,社会最终选择了儒家,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也。社会为什么选择儒家而不是别的学派?这对我们建设企业文化有什么启发?怎样建设优秀的而不是不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在我看来,儒家所以被选择成为社会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儒家的思想更合乎人性、更能顺应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儒家认为,人和动物相比,追求富贵,有孝悌之心,能预见未来而自我约束,这就是人性善所要表达的内容,因而重视教育和经济手段的作用,让人自觉地工作或不犯错误;墨家认为人和动物的最大差别是劳动,因而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死”,主张过一个勤快的生活,提倡“量腹而食”,反对奢侈享受,有相当浓烈的平均主义色彩;道家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既是自然人,就应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无私、包容、谦和、柔弱,主张公而忘私,提倡“寡欲”,反对奢侈享受,认为这会导致虐待百姓,从而引起百姓造反。法家和道家一样,也认为人是自然人。这样一来,人就会和老虎、狮子等动物一样,倾向于为眼前利益你争我夺。欲保护自己的利益,只有强化自己的力量。法家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倡导严刑峻法的。相比较而言,儒、墨、道更适合于社会的贫穷、混乱时期。在这样的时期,领导人要实现自己的意志,一要克制自己的贪欲,作到一定程度的“公而忘私”,通过更多的对百姓的让利,换取百姓的拥护,最终取得组织的规模经济的力量。二是强化武力的作用,以武力来统一天下。然而,一旦社会太平的目标实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组织的规模做大,为降低组织的管理成本,就不能不转向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换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强调岗位职责意识,变“让我干”为“我要干”,这样组织的管理成本是不是就能降低下来?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就是强调作为一个岗位的人应该如何处理各种矛盾问题。换言之,就是通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岗位职责的强调,让人看到未来的利益,自觉地克服眼前利益的短视,从而不犯错误,自觉地工作。假若说,儒家提倡“我要干”,那么,法家便提倡“让我干”,故毛泽东说,一部两千年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儒法斗争史。从领导哲学、领导方法的角度讲,确实非常深刻。因此,《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是一门提高大组织负责人的领导能力、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并将其转变成为优秀的而不是不好的制度的课程。第一章:儒墨道法对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的意义2、各自代表的社会基础:(1)“儒”和“法”代表社会大变革中的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所不同的是,儒家在制度和文化中,更强调教化的作用,更看重长远利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