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2012学年度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分析一、总体情况:1、地理试卷沿袭以往的高考试卷题型组成,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与往年相同,11个单项选择题。主观题的构成略有变化,分值不变。尽管题量变小,但由于考查的覆盖面也相应减小,知识的深度加深,难度也有所增加。2、从试题内容上看,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比重极不平衡,其中自然地理分值为72分,比重明显高于人文地理的28分(7个选择题)。题型题号考查的主干知识赋分选择题1—2影响不同地区的农业的自然因素8分选择题3—5工业的有关知识,煤炭集团产业链12分选择题6—8等值线知识12分选择题8—11光照图、晨昏线(圈)、昼夜长短、12分主观性试题36、37实际地理图片本节,考查区域地理的有关知识46分选作主观性试题42、43、44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10分3、从试题难度上看,今年的试题总体较往年要难。二、试题特征1、凸显学科主干知识今年试题体现了考纲中对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原理知识等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这些知识始终是地理学习和应用的前提。2、侧重学科基础知识试题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方面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选择题1--4题和36题的(1)(2)。如“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的区别、区域的定位、地形类型的判读、水量丰富的原因等,只要学生平时能做到认真听讲,钻研课本和积极思考,一般都能答对或基本答对。从某种意义上讲,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学习也变得更加轻松和充满自信。3、突出对地理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落实了考纲要求的四个能力,特别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这方面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可以说是解决每一道试题的关键,尤其是选择题5-11题、36题、37题充分体现了对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4、图像考查仍然是重点地理的学科特色就是图象。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基础语言,可以说是无图不题、无图不考。整份试卷全部是一图多题的形式,其中统计图表2幅,坐标图1幅,地图2幅,各类地图、图表的呈现,不仅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对学科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特别是有利于对学生区域位置的空间定位,以及对数量关系和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考查。需要学生从图形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考生储备的知识进行表述回答问题。三、学生答题失误分析1、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不牢。主要由于学生对姿态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理解、掌握不准确、不全面,导致自然地理方面的试题得分率不太理想。例如3----5题关于“发展洁净煤技术”,误以为可以减轻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再例如不能正确区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今后在复习中要继续加强基础知识过关训练,并逐步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2、答题不完整,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分析用语不恰当,评价问题不全面,局限于某一些知识点。如第36题第(2)小题的“岩石的形成过程”,学生只答表面知识而不答内涵。再如3题第(2)小题,学生答题空泛不具体,没有得分。3、审题不清而失分。例如37题(2)中的“该岛在城市发展中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变化”看成是“该岛在城市发展中各类土地资源的变化”;44题中“指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简述可以导致其污染程度加剧的天气状况”看成“指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简述导致其污染程度加剧的原因”4、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如36题(1)“据图分析……”,是一道典型的读图分析题,题目要求从用图中已给的信息,分析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部分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照抄过去的答题套路“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方便排污,劳动力丰富”,得分点很少。5、语言不规范,表现为随意、口语化。例如地价上涨——地价变贵,破坏植被——树林遭受破坏。错别字现象依然存在,炎热——严热,布局——部局,新兴工业——新星工业。四、下一步复习策略1、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和过关训练。地理基础知识是认识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基础。所以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能对相似的概念进行准确、有效的判断。在后面的教学中以知识点、练习题、过关题等不同形式,完成高三的一轮复习,并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2、进一步加强图文信息的获取、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训练,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本次考试反映出的另外弱点是:学生不会读图、不会从题干中获取信息,他们认为答案一定要是自己平时背到的知识,其实很多答案就隐藏在题目、图表中。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对所提供的信息的获取,分析试题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