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控制理论及工程实践的发展,是20世纪以来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及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动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本学科的研究范畴涵盖系统的建模、优化、控制算法、控制系统设计以及系统仿真等,本学科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等多学科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一、培养目标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领域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某一方向的发展现状和科学与技术前沿;具有独立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和从事技术开发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掌握一门外国语;能作为骨干人才从事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二、研究方向1.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2.无线传感网络3.测控系统及信号处理技术4.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5.电气传动及自动控制6.新型导航定位及精确制导技术7.飞行器控制与仿真技术8.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9.优化控制10.新能源控制技术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半至四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四年。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个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基础课不多于6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课程学习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专业基础课中有“*”标志的为全校共选专业基础课。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至少补修本专业本科核心课程2门,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未通过者不能选修专业课。研究生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选课。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学习某些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163·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五、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主要划分为学位课、非学位选修课、必修环节三大部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16005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1考试公共13005001硕士生英语阅读与翻译6021/2考试基础课13005002硕士生英语听说与写作3011/2考试10005001矩阵理论6031考试学10005002数理统计学4022考试基础课位10006001泛函分析6031考试课20005001随机过程及应用6031考试20006003*最优化理论与应用502.51考试专业07015012信号处理方法及应用4022考试基础课07026003线性系统理论502.51考试07026005自适应控制4022考试07025001电气传动与自动控制201207026004系统建模方法4022控制理论与控制07026006非线性系统理论4022工程二级学科非07027001复杂系统性能评价和优化2012专业学07027005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4022选修课位检测技术与自动07036001无线传感器网络2011选化装置二级学科修模式识别与智能07047002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6032课系统二级学科16005005自然辨证法1812公共选修课其它07887001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2011选修课跨学科相关课程必修环节详见第“六”条说明跨学科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考生补修本微机原理与应用不计学分考试科核心课程脉冲与数字电路考试六、必修环节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包含三大部分,要求研究生分别完成以下内容:1.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素质教育公选课要求三选一,完成后获得1学分。·164·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教学实践(课程编号:00006001,学时40):主要是面对本科生的教学辅导工作,如在导师指导下讲授部分习题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毕业设计等,工作量不少于40学时。完成工作量后由导师给出评语,学院给予书面证明,报所在学院备案。完成者获得1学分。(2)社会实践(课程编号:00006002):主要指研究生运用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