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模块三必选案例分析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我觉得陈老师使用了探究性教学模式,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1).探究性教学模式情境,引入新知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学生动手折叠,提问层数和折叠的次数的关系,并板书折叠的次数和对应的折叠层数,归纳出每一次折叠的层数都是上一次折叠层数的2倍)--------创设情境(一旦确定了这个教学出发点或者说学习对象后,教师就要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探索新知,讲授新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习对象确定后,陈老师都设计相对应的练习和问题,每个练习和问题都是在一步步的启发学生思考。----------启发思考(学习对象确定后,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切实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新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样的关系?运用新知识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引导学生看教科书49页—50页----------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2).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这一教学环节中,还运用了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即解释—问题---解答---确认(正确,解释;不正确,再重复上一步)(3).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教师在计算机上用Math3.0演示乘方运算,运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体现在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a,简记作a,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为a·a·a,简记作a,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今天我们遇到了更一般的情况一般地,把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的运算叫做乘方运算,把a·a··a(n个a)简记作a,读作a的n次方.(2)情境教学策略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学生动手折叠,提问层数和折叠的次数的关系,并板书折叠的次数和对应的折叠层数,归纳出每一次折叠的层数都是上一次折叠层数的2倍)2、请计算折叠4次、5次、6次、7次、8次后折叠的层数(3)启发式教学策略在陈老师探索新知,讲授新课这一教学环节中,每个学习对象确定后,陈老师都设计相对应的练习和问题,每个练习和问题都是在一步步的启发学生思考。(4)探究式学习策略2、幂的符号规律探究:当底数是正数或零,不管多少次方都是幂都是正数,这是不成问题的,困难在于底数是负数的情况。让我们猜想这其中有什么规律:练习3:说出下列负数的幂的符号(1);(2);(3);(4)从以上的运算中,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用数学符号表示:(1)当时,(为正整数);(2)当(3)当时,(为正整数).注意:负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负号)用小括号括起来,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也应加小括号。如不加括号则表达的是另外一个意义如和,前者读做负2的4次方(或负2括号的4次方),后者读做负的2的4次方代表2的4次的相反数-16.练习4:计算:(1)(-4)与4(2)(-3)与3(3)(-)与-((4)(-0.1)与-0.1(5)1,(-1),(-1),-1,(-1)3.陈老师设计用Math3.0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很赞同陈老师的设计,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我们不便操作的环节或教学任务,我们应该借助于多媒体。应用Math3.0演示乘方运算,简化了教学过程,使我们不变计算出来的乘方用Math3.0演示出来,使计算结果更加的直观,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在创设情境方面,陈老师用折纸折痕的层数来创设情景,使数学问题走向生活,富有趣味性,提高了趣味性。也使乘方这一抽象概念更加的直观,更加具体化,为导入新课做了好的铺垫。在问题设计方面,陈老师设计的问题比较合理恰当,能够启发学生一步步的由浅入深完成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知识扩展方面,陈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习题进行选作,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