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采茶舞曲》教学设计课型:综合课授课年级:七年级执教: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郭映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体会民歌中茶歌的特点及地域色彩。2、技能目标:用越剧唱腔演唱《采茶舞曲》前四句,试用各地方言重新演绎。3、情感目标:感受江南茶歌独特的韵味,详细了解本土音乐家周大风,激发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情感。二、教学重点:感受江南茶歌的特点。三、教学难点:用越剧唱腔和方言演唱《采茶舞曲》前四句。四、教具:1、自制多媒体课件;2、《采茶舞曲》歌谱;3、各种茶叶;烧茶、泡茶器具等五:教材分析:=1\*GB3①歌曲介绍:《采茶舞曲》1958年5月诞生于的浙江泰顺,随后作者将其发展创作了一部九场的大型越剧《雨前曲》,用江浙方言演唱,揉进了越剧唱腔,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1983年被推荐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这是中国历代茶歌得到的最高荣誉,在全世界有60多种唱片发行,倾倒了无数的中外听众。歌曲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四句优美婉转,细腻轻巧,后六句音乐跳动活泼、清新明快,动作感较强。第二部分:分两小段,音乐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情绪更加舒展、柔美。好像看到了茶乡西湖秀美的景色和人们劳动的情景;感受到了他们愉快的心情。=2\*GB3②作者周大风:生于1923年2月,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作曲家,宁波人。15岁开始音乐教育工作,他创作的《国际反侵略进行曲》被国际反侵略协会定为会歌。1982年创办《中小学音乐教育》刊物,发表了大量的音乐教育研究文章,有专著近30本,还发明、制作了很多机器和乐器。他只读过七年书,自学成学识渊博的一代名家。=3\*GB3③演唱者吕薇:杭州人,父母为越剧演员,初中毕业后考入浙江省艺校,92年从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后回省艺校教声乐,94年参加全国第六届“青歌赛”获银奖后被调到海政歌舞团当独唱演员。=4\*GB3④越剧:起源于嵊洲农村,原为民间艺人沿街乞讨十唱的小曲,1925年9月7日在上海首次称“越剧”,现流行于宁波、杭州、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具有细腻的表演、委婉的唱腔、优雅的风格等特点,为本省第一大剧种,全国第三大剧种(京剧、黄梅戏),是一朵绚丽的江南奇葩。=5\*GB3⑤中国是茶的故乡。说到中国人与茶的渊源,我们不得不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几千年前“神农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尝百草”,无意品出了茶的妙趣。从此,中国人与喝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五、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8分钟)1、组织教学:听音乐《采茶舞曲》伴奏进教室,师生问好。今天这节课首先请我们506班的同学们、听听下面这首歌是我国南方还是北方的歌曲?为什么?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内容?师跟《古丈茶歌》伴奏演唱后提问,生回答,然后教师补充:这是郭老师家乡湖南湘西的茶歌《古丈茶歌》,带有浓郁的湘西民歌风格。我的家乡不光是有好听的歌曲,还有一种有名的戏曲叫“花鼓戏”,想听吗?清唱一段吧。2、我们浙江省最有名的剧种又是什么呢?你了解越剧吗?能唱唱吗?浙江的“龙井茶”闻名天下,有没有歌唱龙井茶的浙江茶歌呢?郭老师知道一首婉转细腻、抒情流畅的浙江茶歌《采茶舞曲》(展示幻灯片二)下面就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先来听听(展示幻灯片三)。1、听教师演唱后谈感受,描述歌曲的主题思想。学生听教师清唱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2、学生谈自己对越剧的了解,跟视频唱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调动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放松情绪,引入本课内容。同时也为后面难点的解决埋下伏笔。第一环节——咏茶(30分钟)1、学习《采茶舞曲》(1)欣赏范唱后生谈感受。=1\*GB3①歌曲的情绪怎样?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2\*GB3②能谈谈你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吗?(2)分段欣赏:歌曲两大部分旋律各有什么特点?(3)介绍作品与作者(展示幻灯片四—七)(4)学唱歌曲前四句(展示幻灯片八):=1\*GB3①跟琴划拍默唱谱;=2\*GB3②跟琴慢速唱谱;=3\*GB3③听原唱,听辨与普通话不同的咬字,用方言跟琴唱歌词;=4\*GB3④听辨润腔(以字生腔);=5\*GB3⑤用浙江方言和越剧唱腔清唱。师:方言对歌曲风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用浙江方言来唱,这首茶歌的风格又会变成怎样呢?我们来试试。师先用家乡话跟伴奏唱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家乡的方言试唱(因为学生都是浙江人)。2分钟试唱后请同学站起来试唱。2、欣赏各地茶歌: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几首风格各异的各地茶歌(展示幻灯片九)(1)浙江《采茶舞曲》吕薇演唱(简介吕薇)特点:婉转细腻。(2)广西电影《刘三姐》插曲《姐妹采茶曲》;特点:现编现唱,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