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试马镇石槽沟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商南县机关服务中心形势政策宣讲调研工作组根据县委形势政策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村组公益事业,推进石槽沟村科学发展,在全县集中开展的形势政策宣讲调研活动中,县机关服务中心宣讲调研工作组,深入石槽沟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村民愿望,倾听群众意见,掌握村情民意,并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入等问题,有重点的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一、基本情况试马镇石槽沟村全村205户,765口人,其中:党员20名,劳动力450人;耕地面积864亩,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572元。村容村貌较为整洁,村民住房基本是土木及砖瓦结构和部分楼房,硬化通组公路14公里;村上建有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已全部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但基础条件仍较为落后,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通组路又窄又陡、弯道多,有部分尚未硬化;村内无小学,学前教育、适龄儿童入学就读路途遥远;养老保障机制不尽完善,孤寡老人无统一、集中的固定养老场所;信息闭塞,移动、联通通讯网络覆盖率低,尚无互联网入户等。二、经济现状一是经济结构单一。仅有传统的第一产业,主导产业为农业旱作物,且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二是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由于该村人少、居住分散、消费需求低,加之本地尚无成型、成规模的小型企业,第三产业、茶叶、养殖,没能形成规模,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依靠劳务输出,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常年在外务工。目前,该村在外务工人员达308人,占全村劳动力的68.4%。三、存在问题与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村民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是石槽沟村的耕地比较分散,多为台阶式的坡地,全部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该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已成为制约该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缺乏龙头企业、经济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各自为阵,信息闭塞,缺乏种植技术,村民增收的渠道狭窄,家庭收入偏低无保障,贫富差距较大;村集体缺少收入,无满足村民公益事业发展的财力支撑。二、基础建设公益事业滞后。目前,通组路多是泥土路,村民出入极为不便;村级医疗条件差,医务人员水平低,若村民生一场大病则往往意味返贫,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九年义务全面实施后,该村小学被撤销,适龄儿童入学困难;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孤寡老人无集中的固定养老场所;科技文化投入不足,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三、村民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是:村民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较大,普遍存在“各自发展、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事创业的开拓进取精神;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化素质不高,对科技知识、新技术缺乏足够的认识,阻碍了其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具有一技之长和专业技能的人员较少,维持生计的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埋头种地粗放式经营,或打工卖苦力,严重制约了村民收入的增长;村民的文明程度、民主意识、诚信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四、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创新意识不强。沿袭于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不够。多数村组干部仅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和干劲,实际工作中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科技服务。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强,程度不同存在着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的现象。四是村组干部工资待遇太低。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3名村干部2010年兑现工资报酬仅为9000元,辛辛苦苦干一年人均报酬仅有3000多元。五、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一是农业科技水平较低。边远山区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狭窄有限,缺乏含量高的支民技术和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村民文化水平不高,对科技就是生产力认识不够,缺乏科技投入的信心,使得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加之农业种植新技术在干旱地区推广面小,新品种覆盖率低,程度不同的制约了村民的增收。二是农业种植成本高。近年来,虽然随着国家支农惠民政策的落实兑现,农民负担逐年下降,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尽管如此,村民的减负的水平,基本被化肥、农药、种子、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的因素所抵消,农民种地的实际收益却未能得到明显提高。三是剩余劳动力就业率低。由于没有经过相应的技能培训,村民素质层次较低,在非农领域就业面临着诸多困难;缺少相对稳定安全的就业环境,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收入不稳定,人身安全风险大,且劳动报酬欠保障。四、发展思路及粗浅建议(一)发展思路及目标为了改善石槽沟村经济发展现状,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十二五”时期,该村发展思路和目标宜定位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风文明化、保障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