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建工师四中张瑜琴摘要: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一、钻研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因素;二、加强乡土地理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三、适当运用比较法的有效途径渗透德育教育;四、适时运用地理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五、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性、层次性和连贯性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渗透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把德育放在首位。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如何在当今多元文化纷呈、个性张扬的时代做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政教处是暴力机关,学校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理应担当德育教育的重要角色。因此,做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把德育作为地理教学中的灵魂,自始至终将德育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之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挖掘教材,加强“三观”教育通过学习祖国历史、地大物博、山川壮丽等内容,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在课堂上应该进行拓展、不应成为教材的说客。联系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世界各国发展现状、国内外重大的政治事件、联系乡土人情等。使他们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这里便渗透可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地理学处处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如《地球运动》中讲授到宇宙、天体、黄赤交角等事物,以及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实质内容的讲授为学生建立了科学的宇宙观,建立了自然界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运动变化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二、实践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编制乡土地理教材,编制校本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相关的实践学习活动中我们充分地挖掘素材。家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她是看得见、感受得到、摸得着的地方。通过亲身的感受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杜甫有“霜从白露起,月是故乡明”的绝句,歌曲中赞美家乡的更是举不胜举。由此可见,爱家乡之情人皆有之。因此,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家乡、深切地热爱家乡,自然会萌发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而爱国之心与爱家乡之情是息息相通的,进而升华为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崇高理想。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召开有关地理的主题班会,进行旅游观光,时事地理报告会,参观访问、观看有关的影视、录象等都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极佳方式;同时还可以因地制宜开展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活动展览、地理墙报、校刊物、地理教具、地理标本等,在这些活动中,必须有一个或几个素质结构完善的“导游”来指导和讲解。这个“导游”就是我们的教师。三、因材设法,渗透德育教育对比教学凸显效果。地理教学中的大量事实材料,对从中比较所得的结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学生易于接受,迅速改变观念,教育效果自然明显。但要注意,对比的事物要具有类比性。四、德育渗透循序渐进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广泛而不集中,不具体,因此德育渗透要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有层次性的计划。地理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开发教材中思想教育的潜力。要明确每一章节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遵循教学原则、设计好教学程序方法,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同时注意不要使德育渗透“成人化”、“呆板花”要有层次阶梯性贴近未成年人进行。使整个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全面系统连贯,循序渐进地进行。只有这样,德育渗透才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了使德育渗透循序渐进,在教研组活动中,结合教材进行合理地分配德育目标。初中地理浅显,在中国地理部分主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和美学教育。在高中教学主要培养正确的人地观、科学发展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和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是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一份职责,在进行渗透的过程中要求讲原则,讲方法,求效率,不宜生搬硬套,不应形而上学,应该充分地依据地理学生的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进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做到循循善诱、深入人心。总之,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涵极其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内容充分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自然而贴切地渗透德育因素。即在传授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同时,结合地理课特点,自然而然地、机智巧妙地、适时适量地渗透德育因素。教育学家曾指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它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