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设计#研究#分析#35#文章编号:1002-6886(2007)06-0025-03汽车余热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研究李晓科,纪威(中国农业大学内燃机实验室,北京100083)摘要:根据现有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和发动机循环冷却水系统结构特点,并结合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提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发生器由改造后的汽车发动机缸盖部分和冷却水系统部分共同组成,将溴化锂溶液充注在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空腔内,代替原来的冷却液,进而实现制冷效果。本文实现了用一个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系统代替现有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和发动机冷却水系统,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关键词:余热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计计算AStudyonLiBrAbsorptionRefrigerationwithAutomotiveExhaustHeatLIXiao-ke,JIWeiAbstract:Basedonthestructureandcharacteristicofautomotiverefrigerationsystemandenginecirculationcoolingwatersystem,combingtheperformanceofsingle-effectlithiumbromideabsorptionrefrigerationmachines,weproposethatthegenera-torofabsorptionrefrigerationsystemiscomposedbythereconstructingautomotiveenginecylinderheadandcoolingwatersys-tem.TheLiBrsolutionisfilledintotheenginecoolingcavitytotaketheplaceoforiginalrefrigerant.Itcarriesouttherefrigera-tioneffect.Thispaperrealizesasingle-effectlithiumbromideabsorptionrefrigerationsystemreplacetheexistingautomotiveair-conditioningrefrigerationsystemandenginecoolingsystem.Wemakealotoftheoreticalanalysisanddesignandcalculation.Keywords:exhaustheat;lithiumbromide;absorptionrefrigeration;designandcalculate冷的,文献[4]中已经提到有旅游汽车采用了吸收式制冷1前言装置,M.Mostafavi和B.Agnew[5]对汽车发动机排气余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570.7万辆,名列世界第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做了理论研究,并得出这一方案[6]三,比2004年增加了12.6%。2006年,我国汽车产量为是可行的。通用汽车公司的MuntherSalim,对采用吸728万辆,比上年增长27.6%,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收式制冷系统代替压缩式制冷系统做了研究,并得出采用第三位。能源问题一直是人们长期以来关注的重大问题发动机缸套余热比采用尾气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更加具有优势。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在年之一,环境与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能否生存和发展的2004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研究有了一个重大突破应用单效关键。汽车发动机的实用效率一般为35%~40%,约占,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系统中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燃料发热量1/2以上的能量被发动机循环冷却水和排放构特点以及汽车发动机冷水套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指出的尾气带走[1]。回收和利用这部分余热来驱动制冷系,出对汽车发动机的汽缸体和汽缸盖稍做改造,用改造后的统,是理想的最佳节能方案,也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汽车发动机汽缸体、汽缸盖及汽缸套作为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课题。在当前的汽车空调中,主要使用蒸汽压缩式空调中的发生器,将溴化锂溶液直接充注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空系统,利用发动机的轴功驱动,一般要消耗8%~12%的腔内,从而就可以高效利用从汽车发动机汽缸体、汽缸套、汽车发动机动力[2]。这不仅增加了油耗和废气排放,而且汽缸盖等处的散热加热吸收器中的溴化锂溶液,驱动溴化降低了汽车的动力性能。因此,解决汽车空调舒适性和制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基于以上研究状况,本课题在前人的冷功率消耗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现代汽车空调研究中一基础上对利用汽车余热驱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式系统进项急需解决的难题。行进一步研究,优化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