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改背景下政治生活化教学研究摘要: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新课程理念要求出发,对政治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研究。关键词:政治;生活化;教学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使政治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一、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开放性和生成性是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最终目标。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是指在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政治问题,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如讲授“合理消费观”时,务必使学生明白“合理消费”并不是单纯的勤俭节约,而是在家庭的经济水平和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量入为出,既不影响生活质量,又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才是合理积极的消费观。所谓开放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能把其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而是应该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政治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并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奥抽象的政治知识。例如,讲解“我国国家职能”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我们党和政府在四川抗震救灾时的所作所为,使教学内容更具说服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性。而生成性则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根据教学进程的实际需要随机应变,进而成为体现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动态活动。例如,学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科学技术是属于物质范畴还是意识范畴”,通过相互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便会联想到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迅猛发展和科技成就,使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二、教学模式生活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三一时代”(即一张嘴,一支笔,一块板)的教学模式,运用合理的方法让政治课堂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教学模式的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最终服务于实践。实践法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价值观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历数英雄、伟人、模范或科学家的正确价值观,既容易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又无法引起共鸣。而如果引导学生亲近生活,走入社会,去发现自己身边令人感动的真实故事,“让事实说话”,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三、教学手段生活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电视、图书、报纸、计算机等等都可以成为最直观、最生动、最便捷的教学资源或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动脑,多表态。比如,经常播放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梦想中国》《幸运52》《实话实说》等,启发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竞赛过程中的得失和快乐,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分享获胜者的喜悦,总结淘汰者的经验教训,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协作观念。例如,教学“消费对个人家庭的意义”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模仿央视的《实话实说》栏目,请一名学生担任主持人,再请几名学生扮演嘉宾,模拟两个不同的家庭,共同讨论消费对家庭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搜集生活中各种消费方面的资料。如,家庭消费的形式、内容、类型,学生可以选择借贷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等形式,既要收集文字材料,还要有图片、影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整理筛选搜集的资料,去粗取精,与学生一起探讨《实话实说》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以上仅是本人对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浅见,还有待于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探索研究。参考文献:[1]蒋捍.适应新课改的人文要求,推动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j].科学大众,2008(01).[2]李焕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3).[3]范玲萍.生活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探索[j].上海教育,2005(08).[4]娄亚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j].文教资料,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