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PAGE\*MERGEFORMAT3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3页2022年公考公共基础遗嘱法律知识继承是自然人生命走到尽头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保护公民财产权的体现,一些人文化程度高,能亲自书写遗嘱,但是一些人文盲不识字,或者手部有残疾不方便书写,又有些人订立遗嘱后想反悔,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公考公共基础遗嘱法律知识助。公考公共基础遗嘱法律知识一、《民法典》中遗嘱形式1.公证遗嘱:经过国家公证机关依法认可其真实性与合法性的书面遗嘱。2.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制作的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3.代书遗嘱:由遗嘱人口述遗嘱内容,他人代为书写而制作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4.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5.录音录像遗嘱:以录音录像方式录制下来的遗嘱人的口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6.口头遗嘱:由遗嘱人口头表述的,而不以任何方式记载的遗嘱;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二、《民法典》修改了什么?1.旧法规定:自书、代书、录音、口头、公证,新法增加了打印遗嘱,比如:老人手写不方便,打印了一份遗嘱,但其子女认为打印的遗嘱无效,所以增加了打印遗嘱,因为有些老人手脚不便、可以签名但是不能写字。注意:需要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2.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主要的目的是防止内容被替换掉。3.旧法只有“录音”,新法规定“录音录像”,包括音频和视频。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现在录像跟原来的录音一样很容易实现,且录像的真实性更高,鉴别起来更加容易。三、遗嘱写错了能不能反悔?《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根据法条得出的结论:1.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2.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比如甲写了一份遗嘱,把遗产留给乙,然后又与丙签订了赠与合同(赠给丙一套房子,并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此时房子归丙,因为甲还没有死亡,即在死之前实施的过户登记、赠与合同行为视为对遗嘱的撤回。3.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删除了过去的“公证优先”,因为实践证明,最后一份体现老者临终的个人意愿。比如老人60岁办了公证遗嘱,但是80岁时去公证处太麻烦,在家写了自书遗嘱,第二份更能体现临终个人意愿(最后的个人意愿),因此《民法典》修改为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拓展:申论复习技巧一、坚持阅读要想写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知道好文章是什么样子的。所以,需要大量的阅读,当然不是读小说、读散文。需要更多涉猎的是一些与申论写作相关在内容,浏览相关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等,里面有些评论员文章就值得考生去学习和模仿,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倒不是让考生一直抄下去,而是抄写的多了,自然一些用语、语法也就烂熟于心,习以为常,会学会用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时,书籍,同样也是复习公考,取得好成绩的阶梯,考生们要学会借力打力,方可成就大气。二、坚持摘抄文章不仅要看,也要写。但是短时间内看过之后,可能还是无法写出长篇大论,所以为了写大作文,循序渐进地积累内容是重中之重,那么,从简入难,就需要养成日常摘抄的好习惯,准备个摘抄本,将每天所看文章的好词好句,写在上面,反复地阅读和使用。摘抄是为了积累,但是如果只积累,不使用,也没有办法记住。我一向不建议死记硬背,好词好句要使用才会记住,所以接下来就要写。三、坚持写作“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积累了阅读量和词句量,接下来就要开始落到实践上来了。任选历年申论真题,将摘抄本放在旁边,开始写作。刚开始不要想着写出多高大上的文段,就是普普通通的来,大概写到800字就好,写完后开始修改,在恰当的地方,将摘抄本上语句合理的填充到里面,多用几次,不需要硬背,自然也会记住。慢慢就会越用越合理,越用越恰当。申论作文的复习是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考生们要端正心态,做好备战准备,精心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地复习,提高申论分数,让自己的面试成绩能够通过申论得到保证,最终一举成“公”。拓展:如何抓准文章立意一、紧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