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教案:课题2溶解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教案:课题2溶解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教案:课题2溶解度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目标1、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得概念。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得转换关系。3、了解结晶现象。重点难点重点根据实验中得获取得信息,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得概念。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得相互转化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我们已经知道,蔗糖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但是,它们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得水中呢?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得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9-5: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得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实验用品:烧杯、水、氯化钠、量筒、玻璃棒、天平。操作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5g氯化钠,搅拌再加15mL水,搅拌现象固体消失有固体剩余固体消失结论一定温度下,可溶性物质在不同量得水中溶解能力不同实验9-6: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得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溶解后,再加入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用品:烧杯、水、硝酸钾、量筒、玻璃棒、天平、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硝酸钾,搅拌固体消失再加5g硝酸钾,搅拌有固体剩余加热固体消失ﻩ再加5g硝酸钾,搅拌固体消失ﻩ冷却有晶体析出一定量溶剂中,可溶性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得溶解能力不同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饱和溶液得定义: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这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得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得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得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得溶液,叫做该溶质得不饱和溶液。拓展学习: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应注意得问题(1)应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因为改变温度或溶剂得质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够相互转化。(2)应明确“某一溶质”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得溶液,可以继续溶解蔗糖,是食盐得饱和溶液,是蔗糖得不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概念中得“不能”指得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得溶剂里,溶解该物质得量已经达到最大限度。(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得转换关系提问: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交流回答: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得方法:在一定条件(温度和溶剂得量均不变)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改变条件,饱和溶液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也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请同学们讨论,归纳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得转化关系。归纳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得相互转化关系:饱和溶液eq\o(,\s\up7(升温、加溶剂),\s\do5(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不饱和溶液拓展:(1)此转化条件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是适用得;(2)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得最大量随温度得升高而降低。若把熟石灰得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升高温度。(三)结晶当热得硝酸钾溶液冷却以后,烧杯底部出现了固体,这是因为在冷却过程中,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温度继续降低,过多得硝酸钾会从溶液中以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饱和溶液eq\o(――→,\s\up7(蒸发溶剂),\s\do5(冷却))结晶海水在骄阳下慢慢蒸发水分,结晶出NaCl,也是结晶。结晶有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结晶两种。课件展示:播放海水晒盐得过程。海水晒盐:人们利用结晶原理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得到含有大量化工原料得母液(叫做苦卤),其大致过程如下:思考:(1)溶质氯化钠在哪个池中形成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结晶池)(2)您能分析母液得成分吗?(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3)如何将粗盐中得不溶性杂质除去?(过滤)(4)如何将粗盐中得可溶性杂质氯化钙、硫酸镁等除去?(用饱和得氯化钠溶液冲洗)拓展:浓溶液与稀溶液根据一定量得溶液中含有溶质得多少,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如:20℃得KNO3饱和溶液升温形成40℃得KNO3不饱和溶液时,前者为稀溶液,因所含溶质少,后者为浓溶液,因所含溶质多。等质量得Ca(OH)2和KNO3放入一样得水中,Ca(OH)2为饱和溶液,但溶质少,为稀溶液。KNO3形成不饱和溶液,但所含溶质多,为浓溶液。思考: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