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狗年11字对联工作范文锣鼓阵阵十亿神州传捷报号角声声四路英雄会长征军属门上光荣匾岁岁换新战士胸前英雄花年年更红太行山下红梅点点春正好汾河岸上柳枝翩翩景更娇改天换地祖国江山风景好描山绣水中华儿女手艺高望塞北松青柏翠风光正好喜江南梅红竹绿气象一新浓墨重彩写不完人间春秋千歌万曲唱不尽党的恩情妙笔千支画不完人间春色美喉万啭唱不尽世纪凯歌开源节流自立更生兴中华扬长避短艰苦奋斗展宏图豪情不减一腔热血灌桃李白霜日增满腹文章颂春秋克己奉公两袖清风做公朴护国安民一身正气依法则时时想群众方便千挑不厌处处为人民着想百问不烦喜爆声声千家万户庆有余红灯盏盏万镇千城贺新春岁月逢春山山水水风光美政策归心行行业来气象新对联的发展起源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代的时候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对联最早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