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总体思路突触递质与神经传递传出神经按释放递质的分类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植物神经解剖分类与递质分类的关系非肾上腺素非胆碱能(non-adrenergicandnon-cholinergic,NANC)某些组织中,存在NANC传递。除参与神经传递外,尚作为辅助递质(co-transmitter)参与植物神经调节,特别是位于胃肠壁的肠神经的调节。NANC递质有三磷酸腺苷(ATP,在血管、输精管、膀胱)5-羟色胺(5-HT,在肠)、多巴胺(DA,在肾及肠系膜血管)血管活性肠肽(VIP,在唾液腺、气道平滑肌)神经肽Y(NPY,在血管)γ-氨基丁酸(GABA,在肠)P物质(SP,在交感神经节、肠)一氧化氮(NO,在胃、血管)等突触(synapse):神经末梢与次一级神经元(效应器)的连接处。由前膜、间隙和后膜组成。运动神经末梢与骨胳肌纤维连接处称为运动终板。冲动在突触的传递经递质介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膜去极化,突触前膜上的钙通道开放,Ca2+内流,导致突触前膜囊泡的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形成裂孔,囊泡中的递质经裂孔排入突触间隙(exocytosis)。突触间隙中的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次一级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的效应;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反馈地调节递质释放。乙酰胆碱的合成与代谢在末梢的胞质液中合成合成:胆碱+乙酰辅酶AAch贮存:Ach以结合型贮于囊泡或以游离型存于胞浆。释放:当冲动到达前膜时,Ach胞裂外排进入突触间隙,再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产生效应。灭活:Ach胆碱+乙酸,并进入循环。约50%胆碱还可被神经末梢再摄取利用。NA的合成、释放与灭活合成:酪氨酸多巴多巴胺NA贮存:合成的NA与ATP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贮存于囊泡中。一)胆碱受体(cholinergicreceptor)1.毒蕈碱型胆碱受体(M胆碱受体)主要分布: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抑制循环: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扩张,血压降低收缩平滑肌:支气管、胃肠道、泌尿道、子宫等平滑肌;缩小瞳孔:瞳孔括约肌收缩;腺体分泌:汗腺、支气管腺、消化腺等分泌增加M胆碱受体可分为5种亚型,公认的有三种:M1、M2和M3M1主要位于胃壁,其选择性阻断药为哌仑西平(pirenzepine);M2主要位于心肌、非血管平滑肌,其选择性阻断药为tripitramine;M3主要位于腺体、血管平滑肌,其选择性阻断药为达非那新(darifenacin)二)肾上腺素受体(adrenergicreceptor,adrenoceptor)是能选择性地与NA或Ad结合的受体,据其对阻断药的反应,再分α型和β型1.α型肾上腺素受体(α受体):α1受体:凡能被去氧肾上腺素或甲氧胺激动,并为哌唑嗪阻断的受体.主要分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如:血管平滑肌、瞳孔开大肌;效应: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瞳孔开大。α2受体:能被可乐定激动,并被育亨宾阻断的受体主要分布:外周交感神经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负反馈)中枢交感神经突触后膜,交感中枢2.β型肾上腺素受体(β受体)主要分布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再分为4种亚型β1受体:主要位于心脏、肾小球旁系细胞选择性激动药为地诺帕明,阻断药为美托洛尔;效应:心脏兴奋。β2受体:主要位于支气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和冠状血管、肝脏。其选择性激动药为特布他林,阻断药为布他沙明;效应: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血管舒张,分解糖原。突触前膜β2效应:正反馈调节去甲肾上腺素释放。β3受体:主要分布在脂肪细胞,多数β受体阻断药不能阻断β3受体β4受体:亦主要分布在心脏,尚无选择性激动药和阻断药。三)多巴胺受体(dopaminereceptor)是能选择性地与DA结合的受体,曾分为两种亚型。Dl受体:位于肾、肠系膜、心、脑等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的多巴胺受体D2受体:位于交感神经节及突触前膜的多巴胺受体。由于受体克隆技术的发展,DA受体亚型已发展为Dl、D2、D3、D4、D5五种亚型,Dl和D5受体被称为D1样受体,D2、D3、D4受体被称为D2样受体。表5-1传出神经的受体效应表受体—效应偶联机制胆碱受体:M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受体活化可激活磷脂酶C,产生IP3和DAG;亦可促进钾通道开放或抑制钙通道。N受体是离子通道偶联受体,激动后,离子通道开放并产生效应。肾上腺素受体:α和β受体属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α1受体活化通过激活磷脂酶C,使IP3和DAG产生增加;α2受体活化,抑制与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