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选题论茶文化在茶具包装中的表现系别艺术设计系专业视觉传达学生姓名张凯文学生学号1010910820一、本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状况研究目的和意义:我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无论茶文化还是茶具设计都有着辉煌历程。而茶具的用器过程,即是茶的品尝过程,同时也是领受茶文化精神的过程,饮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是指泡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时至今日,对于茶具市场来说,包装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为商品做外观的美化,而是赋予茶具另一个层面之价值功能。对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精美的同时也要能体现一种茶的文化气息,和饮茶人的心性和境界。所以我选择茶文化在茶具包装中的表现这个题目非常有意义。国内外发展情况(文献综述)现在经济生活中,所有商品都需要经过包装,才可以进入流通、消费的领域。因此,包装是商品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商品生产的一个必要条件。茶具包装在茶具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中,越来越明显地发挥其重要作用。茶具包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防护作用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茶具要经过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发往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为确保茶具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因装卸、运输中各种机械或人力的撞击、振动使茶具断碎等。茶具包装可以保护茶具产品避免或减轻在流通过程中因各种外力而损害和污染。2方便储运的作用茶具的形状是多样的,但茶具经过包装以后,人们可以使茶具包装件的外形符合一定的规格。目前,大部分茶具包装为长方体箱型,为搬运、装卸和储存、堆码提供了方便条件。茶具包装的规则箱型能提高仓库的利用率,便于计量和清点,增加车船等运输工具的装容能力,从而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3装璜与广告作用个性化,创新才能在巨量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在最短时间内吸引目光。具有提升企业形象的功能,并使消费者通过它对企业形象产生认可与尊重。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愿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因此中国本土对茶文化的研究成果显著,主要表现为: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创办了一批报刊,出版了一系列论著,茶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茶馆数量有增无减,茶艺表演热闹非凡,茶叶网站高速发展。由于茶在西方发展的历史短暂,国外在这方面研究有限,即使是和茶叶相伴了四个世纪的英国,他们也多是从通论的角度讨论茶叶贸易和茶叶文化问题,关于“英国茶文化”的专著就难得一见了。二、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难点)1,茶文化的起源,历史和发展2,中国的茶文化研究3,茶具包装的特征4,茶文化的具体表现5,茶文化在茶具包装中的运用及案例分析6,个人毕业设计分析。7,总结说明。三、研究方法与手段中国人爱茶,从普通市民,到社会高层,他们都很乐意用茶水代替其他饮品,但在当今社会,人们在满足于物质的同时更追求精神文明,享受着文化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而带有浓重茶文化气息的茶具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如果说茶具是精神世界的修生养性,那么茶具包装则是这个市场的优生劣汰,应为人们在购买茶具前首先看到的就是包装,因此包装是品牌理念、产品特性、消费心理的综合反映。时代在高速发展,每一年流行的趋势是不同的,而茶具作为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它也有很多的不可变性。为了跟随市场,进行适当的改变是必不可少的,但任何微小的改良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因此,保留原始的面貌和气质,在不改变原有面貌及气质的前提下,着手对传统包装进行一些有助于其焕然一新的改革。而怎么样使得包装即有所改良,又不破坏原有企业宗旨,这就是我们设计师应该注意和研究的地方。四、研究计划与时间进度安排2013.11.16---12.141、确定指导教师、学生名单。2、指导教师向学生布置毕业设计工作(设计创作作品、毕业论文)。2013.12.17---12.21毕业设计和论文题目选出并上传。2013.12.24---2014.1.111、撰写开题报告、调研报告并上传。2、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2014.1.14---2.11、完成毕业设计初稿。2、完成论文提纲。2013.12.24---2014.3.221、确定设计方案、完成毕业设计作品。2、完成论文的撰写2014.3.23---4.10毕业设计调整、打印、制作,修改论文、最后定稿。2014.4.10---4.30毕业设计答辩,所有毕业设计文档全部完成上传毕业设计系统。五、参考文献国外1<日本著名包装设计师佳作集>广川啓智/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包装结构设计大全>乔治.L怀本加、拉斯洛.罗斯/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