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2016级九月月考政治试题分析高一年级政治备课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教学也需要反思和总结,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是高2016级政治备课组对2016年九月月考政治试题的分析,希望能在后面的政治教学中对不足的能有所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试卷基本情况1、体现政治学科素养。本次的政治试题一如既往的考查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了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考察,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加强了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考察,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2、注重能力,突出主干。试卷不注重知识覆盖面,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试题有侧重点地考查了必修一第一单元的主干知识点。如,商品的含义、价值量的计算、汇率变动的影响、纸币发行量及其影响、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消费类型、消费结构等第一单元主干核心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的考查也不是仅仅局限于基本知识的考查,而是通过新背景、新材料的创设和新角度的切入,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转换、逻辑表达、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凸显学科知识体系构建。31题是对价格理论的考察,32题考察汇率变动的影响,学生只有对这两个知识体系构建出来,才能答题,也才能答准题。5、材料提供信息明确。无论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还是没有要求结合材料(如31题设问:运用所学有关价格理论知识,分别说明上述网友言论的依据),从答案的规定看都与材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二、选择题分析(题型、原因、解决办法)选择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难易程度对于刚接触经济学的高一学生来讲,难度比较大。四选二组合型选择题多,注重知识和审题能力的结合。通过反馈情况看,选择题的1、2、16、17、20都没有出现太多错误,有一类选择题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问题。从整体上看,学生选择题的平均得分为35分。下面就学生容易出错的几个题进行分析。(一)计算类3.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它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________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A.2B.4C.8D.164.2015年甲企业生产A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为24元和240万元。假设2016年该国货币贬值20%,甲企业生产A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为30元和360万元。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6年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甲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分别是()A.下降20%提高20%B.提高20%下降20%C.不变下降20%D.不变提高20%10.2015年某国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0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15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原来标价3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A.23%44元B.20%36元C.20%37.5元D.23%40元21.2016年8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较大波动,假设原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6.3,现人民币对美元贬值10%,则现在购买100美元商品相比人民币贬值前要()A.多付57元人民币B.多付70元人民币C.多付63元人民币D.少付63元人民币25.读下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2016年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H企业8小时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分别是()年份社会劳动生产率H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H企业1小时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2015年1小时生产5件1小时生产6件1800元2016年1小时生产6件1小时生产9件A.20%、2250元B.33.3%、2030.1元C.25%、2160元D.20%、2160元28.假设2012年我国A商品的单位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6400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6.4。如果2013年我国生产A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劳动者数量增加10%,人民币发行量增加2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该企业生产A商品用美元标价,其价格为()A.1050美元B.1155美元C.1260美元D.875美元分析:这是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中高考必考的一种题型,而且一般出现在试卷前一二题,此类题主要是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考察学生对经济学经济关系的掌握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学生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数学功底,政治学科的计算题就数字计算难度而言,本身并不大,但是如果学生没有理清知识点相互关系,就很容易出错。在本次月考中,这5个计算题出错率很高,在我们查看学生错题时候,有的学生甚至6个题,没有做对一个,这样就白白丢失10分,关于经济生活第一单元计算题,必须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计算的总的原则是:提高用“加”,降低用“减”;升值用“加”,贬值用“减”;通胀用“加”,通缩用“减”;增加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