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污水中所含的杂集经常沉淀在集水池底部,时间长会腐败发臭,可在池中设压力冲洗管,管是接水泵和阀门,可以直接反冲洗我以前好氧池COD浓度在400左右,后来进水浓度高了点,好氧池COD到800左右后水质就变黑变臭了,而且污泥还沙化了,现在水质呈茶褐色,放好久污泥只沉下一点,MLSS才100多,镜检发现微生物不多,以累枝虫居多,大家帮我出出主意,谢谢你说的现象显示:你的好氧段不是真正的好氧,基本上与厌氧或者缺氧段差不多,说明溶解氧严重不足,要检查其DO,并重新计算负荷。(测PH,测水温,COD)DO达到6了,肯定是没有长出菌来,或者说基本上死光了,赶快重新培养吧!如果说本来有菌,只是负荷增加后出现了这个情况,厌氧段应该是出问题了,重新培菌时要先调整厌氧段,不然又会重演的!DO达到6了,肯定是没有长出菌来,或者说基本上死光了,赶快重新培养吧我们厂是控制在2左右,太高了污泥容易老化一般是好氧出水口不低于2mg/l,跟你的工艺其实还是有很大关系太高了污泥容易老化,过量曝气水中生物相也会变差。我感觉保持在2~4最好产生泡沫主要有几个原因:1。污水里面有大量表面活性剂2。昼夜温差大3。污泥负荷高造成池水发黄的原因可能是挂膜不好,生物量不够。就是污泥浓度不够,处理效率上不去。以至于形成了难降解的表面活性剂覆膜。这个很好处理的,首先你要加强培养污泥,如果你自己的污泥还没有培养好,可以到别的污水处理厂拉点污泥放进系统进行培养:同时减少排泥,增加回流,提高曝气(可采用进水闷曝的办法,时间以24小时为宜,再进水4-8小时)然后再来看看。应该去能够去黄的。可以确定是负荷高导致的,再加上水质变化较大,导致接触氧化池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办法就是将排水回流至原水,并检测原水COD,不要有太大的波动,运行段时间这种现象就会消失。(以后设计管线要多加几条回流管,以防出现这种现象一、投加污泥概况投加从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取脱水后的干污泥作为菌种源进行培菌。为保证生化池有足够的污泥浓度,向曝气池内投加干污泥的量按容积的3%投加。二、清水调试首先在曝气池内放满清水,将干污泥慢慢投入曝气池内。投加的同时曝气。全部投入后继续曝气2-4小时,曝气结束后静止2小时后放掉上清液,如此过程可重复2-3次,直至静沉后的上清液清澈透明,不混浊。三、污泥培养驯化1.在清水调试完成后,为达到快速增殖的目的是使污泥迅速生长到填料上去。因此用生活污水来培菌,每天曝气两次,好氧池每次曝气8小时,放水前先停止曝气,待污泥沉降4-8小时后再放水。此阶段预计需要7-10天。2.污泥生长到填料上去以后,每天按0.02-0.03的比例在生化池内加入的干面粉,同时在生化池内泵入生化进水或废水。初始废水的进水量可按每生化池容积的1-2%的比例泵入,以后每二天按2%的比例逐步增中废水的泵入量,直至达到设计的废水进水量。随着废水泵入量的逐渐增加,生活污水的泵入量应相应减少。厌氧池产泥上向流式水解池上流速度过大,或者布水不均匀平流式水解池池底积泥产气ph水温巨变1冲击负荷2有毒物质进入池子,比如硫酸根离子之类的3产气量太大了4泥太多了5水解池里面惰性物质太多了厌氧最佳PH为6。7-7。4一、有关泡沫的问题1.异常情况预酸化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有大量白色泡沫,厚度达80cm左右。2.原因分析(1)PH偏酸,为丝状菌膨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丝状菌类微生物比水轻,易漂浮到水面,容易形成网,能捕捉微离和气泡等,并浮在失去活力的菌胶团中形成上浮气泡。(2)有机负荷过高,进水有机物浓度高,有机物分解不全。(3)曝气充氧量不足。(4)进水水质、水量波动太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5)进入曝气池的温度偏高(超过300)。3.应对措施(1)临时应对措施①喷晒水打碎浮在水面上的气泡,可暂时缓解,但不是消除泡沫现象的根本原因。②絮凝剂助沉通过药物的使用,增强活性污泥的凝聚性能,使之容易在沉淀池实现泥水分离。药品的选用:PAC、PAM、聚合氯化铁药品的使用:折合AL2O310mg/L药品的投加:加在曝气池进口,或者曝气池出口注意事项:不宜投加过多,否则破坏细菌的生物活性,降低处理效果③杀菌杀灭或抑制丝状菌的繁殖,从而达到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目的。药剂的选用:漂白粉、次氯酸钠药剂的使用:一次加氯量为污泥干重量的0.3-0.6%注意事项:由小剂量到大剂量逐步增大(2)调节运行工艺控制措施①使进入曝气池的废水处于新鲜状态,避免造成厌氧状态。②加强曝气强度,提高混合液DO浓度,防止污泥局部厌氧和缺氧。③提高污泥回流比,降低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避免在二沉池出现厌氧状态。④投加碱性物质,调节PH,调整至7.0-7.2。⑤尽量保持曝气池的污泥负荷相对稳定。⑥控制曝气池废水中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