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3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3页深究金融市场羊群行为理论1992)及welsh(1992)等人的文献。它假定投资机会对所有投资者均具有同样的价格,即供给是完全弹性的,在先行者作出投资与否的决策后,后继投资者根据私有信息和先行投资者传递的信息作出决定,以后的投资者再根据前面投资者的决策作出自己的投资决策,从而形成了决策信息流。此模型假定先行投资者的收益不受后继投资者的影响,而这显然与金融市场的投资现状相背离,也因此存在不足和改进的空间。1.2研究性羊群行为(investigativeherding)理论基于研究性羊群行为的研究主要有。froot,scharfstein和stein(1992)关注短视对市场的影响;1)elong,shleifer,summersandwaldmann(1990)说明短期生命和风险规避妨碍了套利;hirshleifer,sttbrahmanyam和titman(1994)指出知情下注者有短视倾向。front,scharfstein和stein(1992)首先提出了研究性羊群行为理论,该理论假定若金融市场上的套利者具有短期的眼界水平,则它们可能在同一信息上产生羊群行为。上述理论的前提条件是所有基金同时得到信息。1994年hirshleifer,subrahmanyam和titman1994)改变了上述前提条件,分析了当一些基金在其他基金之后得到普通私人信息时其交易行为及获得的均衡信息,认为:基金可能试图学习其他交易者近期将用于交易的信息,即存在研究行为。1.3偏好羊群行为(characteristicherding)理论falkenstein(1996)提出了偏好羊群行为理论,他认为:基金可能都厌恶具备某种特征的股票,例如流动性差的股票,但他们可能又都比较喜欢具备某种特征的股票,进而购买它们,这也许与掌握私有信息或短期投机没有多大关系。falkenstein的研究发现基金持股与公司规模正相关;研究同时发现,特别是在年末时,投资经理往往会不约而同买人业绩好的资产抛掉业绩差的资产,以使得投资组合的业绩看上去好一些。gompers和metrick(2001)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对股票特征的偏好和这种偏好对股票市场价格和收益的暗示作用。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单股的持有水平可预见其收益,而这种预测能力恰是由于股票的流动性、历史收益及谨慎性等特征引起的。且发现这些特征可增加机构对大公司股票的需求,同时减少对小公司股票的需求。1.4声誉羊群行为(reputationalherding)理论scharfstein和stein(1990)提出了声誉羊群行为理论,graham(1999)继承并发展了该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如果一个投资经理对于自己的投资决策没有把握,那么在考虑投资失败产生的声誉成本的同时,明智的做法是与其他投资专家保持一致。当其他专家也这么考虑时,羊群行为就产生了。1.5薪酬羊群行为(compensation-basedherd-ing)理论maug和naik(1996)提出了基于薪酬条款的羊群行为理论。它假定投资代理人的薪酬取决于与他相对的其他投资代理人的业绩表现,而这破坏了投资经理的激励机制,从而导致无效的投资决策,最终产生羊群行为。2羊群行为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除了从以上层面对羊群行为进行理论探讨外,羊群行为产生的因素亦包括:从众心理、人群沟通产生的传染、信息获取的高成本等,这些因素通过何种机制来促使羊群行为的产生将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此外,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羊群行为的发生机制也是羊群行为成因理论研究有待深化的一个研究专题。从成因的角度对羊群行为进行理论研究是制定羊群行为控制对策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法,并将对金融市场的管理、市场参与者自身素质的培养,乃至市场主体的投资策略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