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浅析水土保持科技需求与应用推广浅析水土保持科技需求与应用推广摘要: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总结提出了目前我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探讨了对其的应用与推广。关键字: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现状需求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生态环境和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水土流失是我国十分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阻碍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己达到367×104km2,每年新增的流失面积为1.5×104km2,每年流失的土壤厚度平均达到0.012.00cm,土壤侵蚀的总量达到5×109t。我国的西南、西北、华南等广大地区都有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要完成这艰巨的任务,必须要把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所以水土保持方面的科技发展以及成果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2.水土保持的科技发展现状以及主要问题2.1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现状通过多年的水土保持实践,特别是开展的关于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建设、水土流失和生态安全综合考察、遥感普查全国水土流失以及一系列关于水土保持领域的科研成果,奠定了我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主要表现在:(1)水土保持科技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2)总体搭建起了我国水土保持研究和监测的网络体系。(3)基本总结出了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2.2主要问题我国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复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导致水土保持领域的科技成果推广明显滞后于生态建设实践,使距离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国家生态建设的总目标、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总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集中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1)水土流失的防治速度与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2)水土流失的防治理论与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3)水土流失的防治技术推广与社会认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3.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的主要技术需求3.1崩岗整治技术与开发模式崩岗是在我国东南地区,岩石风化壳或山坡土地在重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解、崩塌进而堆积形成的特殊的侵蚀类型。目前,在全国48.34万km2国土范围内,总共存在崩岗约24万座,其中88%是活动型崩岗,仍进一步发育扩张。所以,集成组合现有的针对崩岗治理的先进方法和有效措施,形成崩岗的整治技术体系,建立兼顾农业经济生产和水土流失防治,既具有经济价值又具有生态效益的崩岗治理的开发模式,不仅能够有效保护水土资源,也能使其得到可持续的利用,这对于从根本上控制崩岗的侵蚀,促进当地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2生态修复与农牧生产技术生态修复不仅能够促进大面积植被的恢复,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还能够促进农牧业的生产方式转变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特定意义上说,生态修复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下,尽早完成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最佳途径。我国西部一些地区,水土流失的面积大,生产力水平低,故对畜牧业的依赖程度很高。这些特点就要求该区的水土保持不仅要着重于快速的防治水土流失,更要着重于提高增加农民收入和土地产出。基于这些,进一步提炼和完善以流域封禁治理作为代表的生态修复技术,于此同时,筛选高抗逆性的粮饲牧草,集成繁育、加工与配置技术体系,并广泛进行推广,进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流失防治,提高农民收入和农牧业产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3水土保持生态理念宣传与科技示范园推广水土保持不但是科学事业,也群众性和社会性实践工作。所以,如何使水土保持的技术成果更快、更好的应用到水土流失的防治实践中,如何让公众更透、更深的认识水土保持事业地位与意义,成为最终要决定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已经取得很多水土保持的科技成果,通过结合国家以及地方重点治理等方式,使得很多科技成果在水土流失的防治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探索出了有效生态理念宣传范式,使得社会公众水土保持的理念更加牢固和深化,为最终实现水土保持的生态治理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营造出了很好的社会氛围。3.4坡改梯的关键技术与材料坡耕地是我国丘陵山地地区主要的生产用地,分布在30个省区,尤其在坡耕地集中地区,水土流失量达全区水土流失的70%以上,成为了山丘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关于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一直都是水土保持科研的重点,且逐步形成了以农艺、工程和生物为基本类型防治体系。其中,坡耕地的梯田改造被实践证明为效益最好、见效最快的治理措施。针对不同地区的坡耕地类型与特点,要有效集成坡改梯的关键技术,合理筛选坡改梯的优质材料,加快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防治步伐,不仅能够保护、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山区的群众民生,而且能够保障粮食的安全、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