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民法 / 文档详情
天津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docx 立即下载
上传人:02****gc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KB 金币:9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天津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docx

天津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天津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小华的妈妈在超市买了一袋洗衣粉,发现洗衣粉包装上印有“净含量500±5克”的字样,小华的妈妈认为这袋洗衣粉的质量是()A.500克B.505克C.495克D.无法判断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净含量表示方法的理解。“净含量500±5克”是一个范围表示法,其中”500“是标准质量,”±5“表示质量的波动范围。具体来说,这袋洗衣粉的质量可能在500−5=495克到500+5=505克之间,但不包括495克和505克这两个端点值(除非特别说明包含)。A选项:只给出了标准质量500克,没有考虑波动范围,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给出了波动范围的上限505克,但没有说明质量一定等于这个值,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给出了波动范围的下限495克,但同样没有说明质量一定等于这个值,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由于洗衣粉的质量在495克到505克之间波动,所以无法确定具体是多少克,D选项正确。2、下面关于中学生活,说法错误的是()A.中学生活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B.中学生活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C.中学生活意味着一切都是新的,我们只要重新塑造一个“我”就好了D.中学生活意味着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关于中学生活说法错误的选项。A选项,进入中学后,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故A选项说法正确。B选项,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故B选项说法正确。C选项,虽然中学生活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是新的,我们不能只重新塑造一个“我”就好了,我们还需要在继承过去的基础上,努力追求自我完善,故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意味着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故D选项说法正确。综上所述,关于中学生活说法错误的是:C。3、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B.道德和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C.道德和法律都具有强制力D.道德和法律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选非题。选项A,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是法律的理论基础、价值基础,也是法律运作的社会基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即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故A选项表述正确。选项B、D,道德和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它们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道德是存在于人们内心信念、社会舆论、风俗习惯之中的,主要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的力量来维持,是“软约束”。法律则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是“硬约束”。道德和法律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但二者的强制力不同。因此,B选项“道德和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D选项“道德和法律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均表述正确。选项C,道德和法律的区别之一是道德的实施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习惯的力量,法律的实施则主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据此,C选项“道德和法律都具有强制力”表述错误。4、在以下行为中,属于犯罪中止的是()。A.甲乙二人预谋抢劫,后甲因害怕被抓而自动放弃犯罪B.丙在抢劫过程中,因遭到被害人的强烈反抗而未能得逞C.丁在实施诈骗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并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D.戊在绑架过程中,因被害人极力反抗而未得逞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犯罪中止。选项A,共同犯罪的中止,不仅要求行为人自己停止犯罪,而且要求行为人劝说共犯人停止犯罪。本题中,甲乙二人预谋抢劫,后甲因害怕被抓而自动放弃犯罪,但是并未劝说乙停止犯罪,故甲不成立犯罪中止。所以,A选项“甲乙二人预谋抢劫,后甲因害怕被抓而自动放弃犯罪”不属于犯罪中止。选项B、D,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停止形态。本题中,丙在抢劫过程中,因遭到被害人的强烈反抗而未能得逞,戊在绑架过程中,因被害人极力反抗而未得逞,均属于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构成犯罪未遂。因此,B选项“丙在抢劫过程中,因遭到被害人的强烈反抗而未能得逞”、D选项“戊在绑架过程中,因被害人极力反抗而未得逞”均不属于犯罪中止。选项C,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停止形态。本题中,丁在实施诈骗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并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符合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据此,C选项“丁在实施诈骗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并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属于犯罪中止。5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天津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

文档大小:2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