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诗歌散文 / 文档详情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docx 立即下载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docx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首先播放花好月圆夜MTV。师:首先让我们来聆听一首优美的歌曲。(播放音乐)同学们如果熟悉的话可以跟着哼唱。师:优美的音乐能唤起人的情感,带给人以美的感受,当我们沉浸在这优美的旋律中,你的头脑中首先浮现出一个什么形象呢?生:月亮。师: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思念。明月与诗词好像天生就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在众多咏月的诗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被公认为中秋词中的绝唱,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板书课题)。二、美读意境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熟悉文本,读的琅琅上口,读出情韵。1、听读—感受意境。2、练读—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你的体会、你的个性。3、配乐读—在古韵悠扬的乐声中,学生吟诵,读出感情。三、走近苏轼所谓“知人论世”,读苏轼的诗词,一定要了解苏轼其人,解读他当时的背景。在学生先前预习、查找的基础上,通过投影打出苏轼与本词有关的经历: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书画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从21岁中进士到现在(1076年)已20年,其间,父母相继过世,妻子早逝,与弟弟苏辙6年未见,而且仕途坎坷,政治上很失意,多次被贬官。我们学过的苏轼作品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赤壁赋(核舟记提到)。四、质疑赏析上片的学习主要质疑,下片的学习重在欣赏。学贵有疑,善于提出问题是学习思考深入的结果。在赏析时,我先请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方面提出疑问。学生围绕“问”了什么?几时有?是何年?问月表明“欲”:诗人想干什么?乘风归去。诗人飞天的渴望是对天上的想象,是琼楼玉宇的美好,是一个出世的梦,是一颗玉洁的心灵。“恐”:因为天高而担忧摔的重,因为担忧高处不胜寒而郁结。学生的创造性质疑在于问了这样一个不被人关注而又很有探索价值的问题:词的首句为什么把句式进行调换?从做学生到做老师,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这就是学生的发人所未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按意思,句式确应为“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出乎教者意料之外的问题不能不讨论,于是讨论热烈展开,思路渐渐明确:句式调换,是为了强调词人的疑问,渲泄词人的感情,至于向谁发问,因为不需要回答,显得不十分重要。问在开篇,给人以爆破般的感觉,充满气势的力量。学生还抓住字词进行质疑,这种微观的问题更能切入文章的精髓。如学生问:为什么说“归去”而不说“去”?学生在讨论中出现了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是偏义复词,“归”义已虚化。“归去”就是“去”。师:意思就是“去”,那干脆就“去去”。柳永雨霖铃中就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第二种意见认为,“归”可能是衬词,凑足音节的。因为词是按律而唱的。可以换为“我欲乘风而去”。师:意思也通。但第三种意见认为,“归”涵义深厚。老师诱发到:蕴含着哪些深意呢,你们能否品味品味?生1:诗人把月宫当自己家乡,到月宫就像回家一样,所以说“归去”。生2:说“归去”,仿佛诗人是仙人似的,今天又要回去了。生3:说“归去”,我感到了诗人在人世受压抑,忧愁烦恼。生4:天上琼楼玉宇,像郭沫若想象的天上街市不仅美丽富饶,而且精神自由。生5:我想到了腾格尔唱的天堂。(师:能唱两句吗?)“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哎耶,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哎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哎耶,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哎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师:天堂就是我的家乡,所有要“归去”。)生6:诗人所营造的月宫,不在建筑美、物品美,而在那是苏轼理想的精神归依之所。另有学生质问:影子为什么是‘清’的,难道还有浑浊的影子?这什么意思?通过师生互动,这里的“清影”,是寂寞孤独的影子。因为,“清”还有寂静的意思。美在天上,美在想象,美易破灭,虚幻的美是不真实。位越高,才越高,人品越高,越易受打击,心里越孤单,越觉寒冷。大学士高高在上,终遭贬。想逃避,但终究回到人间,表现了诗人执着于人间,留恋人间的温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去也为月,留也为月,都是月亮惹的祸。在下片的欣赏中,首先欣赏词人对月移过程的描写。描写人间的月色,通过三个动词来展现:转、低、照。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

文档大小:3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