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4习作七记一次实验一、教学目标(1)能按要求观察一次实验,或自己做一次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初步感知在实验中如何留心观察、随机记录、积累素材。(2)能将自己观察实验的情况说一说,并在习作中写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3)通过做实验、观察、记录,促进学生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逐步养成“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认识生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按要求观察一次实验,或自己做一次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并在习作中写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难点:通过做实验、观察、记录,促进学生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逐步养成“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认识生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授课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流程一:作前指导一、明确要求,回忆实验1.同学们,课前大家做了许多有趣的实验,还记下了观察和体会,我和你们的科学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实验发现,分享你们的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再现科学实验,把这次实验写成一篇文章,看看谁的实验最有趣,谁的收获最大,好不好?2.请大家打开自己的实验记录,回忆实验情景,和同桌简单说一说实验的经过和结果。(教师巡视,或参加小组的讨论)3.通过交流,同学们已经彼此分享了实验,丰富了体验,如果要把实验过程写成一篇习作,我们还需要再一次明确习作要求,请打开课本,再次阅读《习作4》,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再次阅读习作要求)4.引导学生发表对这次习作内容和要求的理解。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并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说出习作要求。教师小结: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实验的选取可以是科学课上的、书上提供的小蚂蚁的实验,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实验。习作要点是将实验的经过和结果写下来。如果,你能在实验过程中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收获就更好了。(设计简析:让学生打开记录,唤起实验回忆,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完成作文的大体构思。指导学生再次阅读习作要求,不但锻炼了自学能力、审题能力,而且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对本次习作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流程二:下笔成文二、下笔成文,再现实验现在我们就下笔成文,再现我们的实验。可以先结合实验记录,以及刚才所说的,用几句简单的话或词语写下习作构思。然后,快速成文,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先用拼音代替,不要影响全文的思路。有问题的同学可举手示意,小声交流。请大家动笔成文。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设计简析:从说到写、先说后写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交流,使学生从“有话想说”到“有话会说”,从“想写”到“会写”。第三学段的习作训练要求习作应有一定的速度,此环节重视学生成文的过程,强调快速成文,并渗透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限时作文的习惯,又有利于教师把握习作情况,增强指导修改习作的针对性,为下一环节做好了铺垫。)流程三:作后评改三、修改习作,完善实验1.读给自己听,自评习作,自主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仅开头就修改了二十多次。这可见修改的重要性。请大家先快速浏览作文,把刚才没写出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补上,然后出声读自己的文章,从字词句三方面看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再读时,注意考虑是否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实验是否有趣,想想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在通读中发现了问题,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2.读给同学听,小组交流,合作互改。(引导是否写清了过程及结果)自己朗读习作,其他同学评议。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评议。3.读给同学听,全班交流,集体评议。教师随机引导同学点评(按照实验的顺序,写出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对过程写得具体、写出感受和收获的习作要相机表扬。)4.再次读给自己听,补充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在刚才评改这位同学习作的过程中,你一定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请同学们再一次用喜欢的方式读自己的习作,再次修改习作,并在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设计简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这一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习作修改,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自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能力,使每位同学的习作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四、结集成册,分享实验将此次习作结集成册,请科学老师欣赏,然后在年级内漂流,并放入班级图书角,供同学们分享。(设计简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因此习作后的拓展、交流十分重要。结集成册,互相交流,不但能互相学习,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观察的热情,习作的信心,让他们更加热爱探究,热爱习作,构成了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良性循环,使训练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