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8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8页农村金融改革的困境与出路2篇第一篇一、导语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探索并初步形成的。在这个由政府为主导来构建的正规农村金融系统里,主体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只是发挥着辅助作用。对此,学者们普遍认为“农村金融存在着严重的非均衡现象”[1]随着国家促进中原经济区政策的出台,促进“三农”发展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难题都对河南农村金融改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已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河南农村金融改革存在的困境,探索促进河南农村金融改革的出路,是当前值得深思的问题。二、河南农村金融改革的现状(一)形成了多元立体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三农”领域的金融政策,带动了河南金融机构的建设步伐。尤其是2011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为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要研究设立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之后,河南更是在建设农村金融组织机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资料显示,仅2012年上半年,河南新成立7家村镇银行,至6月底村镇银行网点总数已达21个;新增设金融机构网点160家,至6月底金融机构网点总数已达5307个;5家农村资金互助社、51家县域小额贷款公司、16家县域融资性担保公司。[2]这表明,河南已经形成了以商业性金融为主导、政策性金融为辅助、新型金融为补充的多元化、立体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为促进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金融后盾。(二)创新了灵活便利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传统的农村信贷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中原经济背景下河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近几年来,河南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在摸索灵活便利的产品和服务。一方面,为积极促进河南中原经济区农业快速发展,通过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灾害损失、政策性住房保险等方式,河南农村金融机构为全省三农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另一方面,为了促进河南“农业龙头企业代基地、基地带农户”产业化、市场化农业发展进程,河南很多地市尝试创造了“公司+基地+农户”信贷新模式。(三)营造了良性循环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XX省政府加大了对农村金融改革的支持力度,逐步制定并积极落实了各涉农金融机构的奖励机制。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全省用于奖励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数量奖励的基金达5.41亿元,先后获此类专项奖励的县域金融机构约有400多家。[3]在XX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域金融机构支持河南“三农”发展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为农村金融发展营造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河南农村金融改革存在的困境(一)国有金融结构数量有限,民间借贷普遍存在自中行、建行、工行、农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撤并以来,目前河南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河南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的需求。一方面,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功能受限。比如,在县级城市虽然仍设有商业性的中国农业银行网点,但其服务的重心是倾向于城市而非农村,一般农户和乡村小型企业无法从其获得生产发展和生活消费所需的资金;又如,邮政储蓄银行虽然在农村普遍存在,但其只吸收农村存款却不对外贷款的运作机制,不仅没有发挥为农村融资的“造血”功能,反而成了农村资金的“抽血机”;再如,政策性的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范围仅限于粮棉油领域,导致其扶助农村的金融功能受限。另一方面,新创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如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所供资金有限,不能填补涉农资金的巨大缺口。这样,在国有商业金融结构服务缺位的情况下,对涉农资金需求量较大的河南中原经济区就出现了大量的民间借贷现象。其中,处于地缘和亲缘关系网络核心位置的亲朋好友之间民间借贷行为最为普遍。在河南,民间借贷资金中的45%都是在亲朋之间进行的,同时,高利贷借贷现象也时有发生。虽然民间借贷以其灵活便利满足了河南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但由于其容易导致纠纷、风险较大,不利于河南中原经济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加以引导和规范。(二)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农户贷款增速不明显虽然目前河南农村金融网点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却不能抑制大量农业资金外流的现象发生。XX省统计年鉴(2012)显示:自国家商业性银行撤并以来,XX省县域贷款资金总数在全省贷款资金总数中的比例呈现出逐年下滑的不良趋向,从1998年的62.7%竟然下降至2011年底的28.5%;不仅如此,XX省县域存款资金总数在全省存款资金总数中的比例同样呈现出大量减小的势头,从1998年74%快速下跌至2011年末的48%。[4]河XX县区域涉农资金的大量外流现象,表明当前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