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丹凤中学潘淑红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精讲精练+能力提升【全书基本框架图】【全书基本框架图说明】1、哲学思考的是人与世界的终极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从何处来)?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向何处去)?如何处理人与世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对这些终极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而其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完整地、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统一的。如唯物论中渗透着辩证法思想,辩证法中渗透着唯物论思想,认识论中又渗透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世界观决定历史观,世界观、历史观又决定着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观又内在地包含着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知识结构:哲学1、哲学与生活(删)哲学与世界观2、含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3、哲学与时代(删)4、基本问题(是什么、具体内容)划分标准5、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三种形态)唯心主义(基本观点、两种形态)马哲学阶级基础1、产生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唯物论与辩证法2、基本特征自然观与历史观实践的观点(三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3、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毛、中特社义理论)二正误提示:1、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作用(或功能):哲学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得以完成这一任务。2.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哲学与世界观比较哲学世界观区别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特征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联系①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的最高表现。②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一经概括和总结,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时,世界观便成了哲学。③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当作自己的认识和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比较哲学具体科学区别研究对象和回答问题不同以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作为研究对象,回答整个世界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的问题以世界某一领域为研究对象,回答的是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特殊性质和特殊规律的问题联系①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③哲学反过来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注意:“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是百科全书”等说法都是错误的,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3、注意搭配,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关系的问题,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扩展】1、理解列宁语: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一是说明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二是说明唯心主义有其认识论根源,三是说明唯心主义局部可借鉴。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经典观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也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经典观点有: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古希腊德谟克利特)2、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