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程题目:浅谈心理教育在中学语文学科的渗透单位:开平市开侨中学姓名:余秋华浅谈心理教育在中学语文学科的渗透开平市开侨中学余秋华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结合笔者实践从“感悟形象树立榜样、分析明理健康心态、心理习作发泄提升”三个方面对心理教育在中学语文学科的渗透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关键词:心理教育语文渗透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知识竞争的大环境,学生单单拥有丰富的知识素养是远远不够的,从新时代的要求看,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要让学生做到心理健康。一个学生只有在身体与心理两方面健康了,才算是真正的健康。因此心理教育在当前教育更显重要,然而就我所接触到的范围,专设有心理教育课的学校几乎没有,是否中学没有开展心理教育呢?我认为,不是的,让学生做到心理健康,途径不是只有一个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指路人”。因此各科教师要做到教书育心,主动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如果说,列入学校日课表的“心理辅导课”是集体辅导形式的主渠道,那么各科有意识地“渗透”心理教育内容,则是集体辅导的副渠道。前者发挥“主导性”功能,可称为“明示法”;后者发挥“濡染性”功能,可称为“暗示法”。而且后者更有优越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学习各学科科目中度过的,以课堂为主战场,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更能充分发挥学校各学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更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积极性,这才是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下面我就自己的学科及教学谈谈心理教育在中学语文学科的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而就语文的性质来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都说明了语文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依据语文教育的规律进行教学时,要发挥语文文本教育特色,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涉及到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等内容。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心理教育的有利因素,找准与语言训练的结合点,做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统一。我主要做法如下:一、感悟形象树立榜样中学语文教材是一座宝库,教材中的中外古今的“群英谱”,可以说是心理教育“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学生的人格楷模,如运用得当可收到多重效果。至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豪情,“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豁达,“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孤寂沉重,都会对学生的整个心灵起到“强化”和“移化”作用。即使不同文章和作者的不同风格也会唤起相应的心理反应,如韩愈的阳刚雄健,欧阳修的阴柔温厚,李白的雄奇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当今社会,纷繁复杂,没有哪个人可以事事顺心,处处受宠,在家为父母掌上明珠的学生如何面对来自学校、社会等方面的考验呢?正如古人说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因此有坚强的意志是具有良好心理的基础,而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是培养意志的典型材料。如教学《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一文,这是一篇自传,传主谢坤山在文章中叙写了自己16岁时因工伤失去左腿、双臂,后来又意外失去右眼的不幸经历,但他坦然面对命运,笑对人生,在画布里搏斗,创造出不平凡的壮丽人生(台湾青年奖章获得者、台湾十大杰出青年、画家)。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所突出体现的谢坤山身残志坚,视苦难为考验,积极乐观,坚强自信的精神品质,再让学生把自己相对应的身体状况,平时遇到的困难,在对比中谈谈自己的感受。在强烈的思想撞击之下,在人物形象的感染下,学生很容易意识到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的最佳方法,遇到困难、挫折时应该勇敢地面对,不应该灰心、丧气,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这才是“了不起”的行为;更让学生感受到挫折并不可怕,有时候反而是我们的人生财富。同样的文章还有很多,如《扼住命运的咽喉》。又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篇章时,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对人生的乐观豁达精神。二、分析明理健康心态人的心理不健康,可能是由于自身的某些不良心态产生的,如嫉妒、消极、自卑等。在日常生活中,的确,这些不良心态是普遍存在的。青少年正处在发育和成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