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信系--股市搬运游戏《新财富》杂志在这个复杂的关系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的核心,是两家角色不同的“金融公司”。一个是自然人公司间接控制的“金华信托”,另一个则是被认为是私募基金性质的公司-“上海邦联”。让我们尤为关注的是这家所谓“私募基金性质公司”的运作,它的许多资金来自于上市公司,并投资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既是其“股东”(或“出资人”),也是其投资对象,循环持股。“金华信托”所占股份和其它股东相差不大,却是这家“基金”管理人,所有权不多,却拥有控制权。资本运作在复杂的股权架构中间展开,大笔现金由下层的上市公司流向上层公司。表现形式包括:上市公司高价购买上层公司资产、向上层公司投资,或者委托理财。而上层公司也由此向上市公司注入概念,令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涨数倍。委托理财的收益相当不错,最多时甚至占到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45%。上市公司因此有足够的利润支持高股价,同时保证其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以下我们分析“金信系”几个典型的案例。两条线索的核心-“金华信托”与“上海邦联”“金华信托”由家族企业间接控制。“金华信托”的第一大股东“金信投资”,由“金威产权”相对控股。“金威产权”则由葛一喜等自然人及工会持有。“金华信托”下属主要企业,有制药业的“康恩贝”,信息产业的“快威”,证券投资业的“上海邦联”(“上海邦联投资有限公司”),并且它还是“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其中特别引人关注的是有私募基金性质的“上海邦联”。该公司于1998年成立,股东主要由上市公司组成,“金华信托”也是其原始股东,各股东基本上是平均出资。法定代表人徐涵江对媒体称,“上海邦联”为一家公司制的私募基金,“金华信托”是“上海邦联”的管理人。“上海邦联”的人员主要由“金华信托”原投行部人员组成(注:1998年,中国证监会颁发“关于向证券经营机构发放《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的通知”后,金华信托等信托投资公司没有取得承销资格,投行业务受挫)。“浙大网新”-现金不断流向上层公司“浙大网新”被“金信系”控制后,通过向上层公司投资、买入资产、委托理财等方式,令现金不断流向上层公司。“浙大网新”的前身为“浙江天然”(2000年12月更名为“天然科技”,2001年9月更名为“浙大网新”),主营羽绒制品生产和销售。高价收购上层公司资产在“金信系”获得“浙江天然”的控制权后,开始向这家上市公司高价售卖资产。2000年5月“金华信托”子公司“康恩贝集团”将下属两家制药企业直接或间接卖给该上市公司。“浙大网新”受让“康恩贝生物制药”98%股权和“康恩贝股份”41%股权,转让价格分别为1.08亿元和1.12亿元(“浙江天然”受让“康恩贝生物制药”和“康恩贝股份”股权的价格相当昂贵,它们账面原值分别为6389万元和6283万元,评估值则分别为1.27亿元和1.2亿元)。令人吃惊的是,“浙江天然”在受让“康恩贝生物制药”时,中间竟被一家公司转手获近一倍收益。2000年2月,“康恩贝集团”将其全资公司“金华制药厂”(即“康恩贝生物制药”)98%的股权转让给“华强企业”(“浙江华强企业投资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5724万元。三个月后,再转让给“浙江天然”时,价格则涨到1.12亿元。中间获利的“华强企业”可能是自然人控制的公司(在浙江省工商局和杭州市工商局未查到“华强企业”的工商注册信息。在一份“华强企业”的文件中,“华强企业”的全体股东签名为两个人,一个是胡季强,另一个签名潦草,无法辨认。并无公司印章,可能是一家自然人为股东的公司。董事长为胡孙胜)。向上层公司投资上市公司通过下属公司向“金信系”上层公司投资。2000年1月,“浙江天然”出资2550万元,投资“快威金网”(占85%股权)。两个月后,即通过“快威金网”向“金信投资”子公司“迪佛海博”投资345万元。2000年8月,“浙江天然”追加投资“快威金网”6000万元(股权仍为85%)。一个月后,又通过“快威金网”向“金信系”系下公司“上海金佰汇科技”投资2800万元。之后,“金信系”在加强对“浙江天然”控制的同时,也在“浙江天然”注入“浙江大学”高校概念,改名为“浙大网新”。2001年6月,“金信系”下属公司“网新控股”受让“天羽总公司”及“天声信息”各自持有的“浙江天然”19.7%、2.93%股权,成为“浙大网新”的第一大股东(“网新控股”2001年6月6日成立,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上市公司“浙大海纳”持股15%,而实际上“金信投资”、“东阳泰恒”和“快威信息”则分别持有13.75%、13.33%和12.5%的股份,成为“网新控股”的实际控股股东)。“天声信息”又将1%“浙大网新”股权转让给“浙大创投”(“浙江大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这两家新股东均与“浙江大学”有关,使“浙大网新”有了高校概念,股价也再上顶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