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3翰墨书香满校园------彭州市清平小学图书管理特色介绍图书管理员刘述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学校图书室在学校“好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围绕“舒心的学园,书香的校园,发展的乐园”这一办学目标,努力创造图书管理的特色。(1)、人性管理,书香校园现亮点。学校图书室首先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依据,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并按分类顺序排架。书刊总括登记、个别登记、注销登记、图书借阅登记做到规范,并建立了图书管理规则、借书制度、图书赔罚办法、学生阅览室规则、资料室规则等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充分运用图书管理软件进行图书管理。学校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确定了学校图书室建设发展总体目标和年度具体目标。学校分管领导指导督促、学校图书管理员具体负责、班主任指导班级流动书箱的借阅及指导班级学生阅读、班级图书小助手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流动书箱的借阅登记及信息沟通。学校努力打造人性化的学生阅读环境。洁净的地板、和谐的色彩、完美的装修是鼓浪书屋的特色,每周定期向学生和老师开放,开展好读书活动。精心摆放的各类图书、循循善诱的图书推介、肯定自我的阅读评价是书屋管理的特色。开放的书架格局、自由的图书挑选、随意的阅读方式是学生读书的特色。三位一体,构建特色阅读平台。(2)、形式多样,让阅读落到实处。在图书室应用工作中,我校图书管理员积极配合语文组开展的经典诵读教学,共同研究,促进了语文组关于学生国学经典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深层次的延伸,促使课外阅读指导落到实处。全校每班全体学生在语文教师指导下每两周用一节国学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到“鼓浪书屋”学生阅览室阅读一次并做好登记,学校图书管理员做好检查记录并定期公布各班到阅览室阅读情况。每周二、四,对每班特别喜欢课外阅读、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各五名开放1小时(12:20-13:20)。每周星期三12:20-13:20是全校班级流动书箱课外借阅时间,在图书管理小助手的帮助下,让学生借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学生就能自由地遨游在书的海洋、尽情享受知识的沐浴。图书管理员除了配合语文教师积极将班级课外阅读活动课搬到图书室进行外,还与班主任分工合作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好的阅读方法,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图书管理员利用学校图书专栏以及学校小广播的作用,定期开展学生作品(学生读书笔记体会、学生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试卷等)的展示、学生阅读排行榜、班级学生阅读排行榜、新书推荐、我最喜欢的图书推荐以及书评等活动,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图书管理小助手的作用,使其成为书香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图书管理小助手也就是图书管理志愿者。投入志愿者工作不仅能使个人生命更为丰富灿烂,在付出过程中亦能获得成长。每班5人并在图书室备案,班级的图书管理小助手积极开展流动书箱借阅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流动书箱每期每生10次的借阅登记工作。小助手也是图书室与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小助手定期收集同学对图书室的需求和建议信息,及时反馈到图书室,同时将图书室对相关问题的解答传递给同学。图书管理小助手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借书的人次和频率大大提高,进一步了拓展图书借阅量,发挥了图书室应有的效益,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有效地拓宽了学生阅读视野,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课外阅读能力。(3)、活动延伸,翰墨书香满校园。学校图书管理员还密切联系少先队大队部,积极协助开展主题读书活动,以活动促效益。在学校建设“书香校园”的倡议下,图书室积极与大队部一起配合学校,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读书活动,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为了让活动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让它有一个不一样的开始,图书室和大队部在每年上半年开学的第三周星期一共同举办读书活动的开启仪式。安校长亲自宣布读书活动正式开启,以阅读优秀书籍为途径,全方位、立体化、持续性地开展了读书活动,使学生亲近书籍,在阅读中实现与大师的对话,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使阅读好书成为学生最为自然的“好习惯”,用阅读让学生的精神亮丽起来。学校1-6年级学生都积极参加,学生在阅读中收获,在阅读中成长。读书活动要求学生积极撰写读书笔记,一、二年级的学生以读书摘录为主,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以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书评为主。学生全员参与,每班初选10篇参与学校的评选活动,学校又优中选优评出36篇发奖。下半年,学校图书室与大队部再次合作,在3-6年级推出了“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学生全员参与,9月底初选、10底复赛、11底决赛,评出12名优秀学生并发奖鼓励。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读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使学生们的读书活动充满生机。虽然我校的图书流量(学生到阅览室阅览人次、学生借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