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22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22页县民政局工作报告今年以来,我县民政工作按照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切实履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核心职责,充分发挥“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各项民政工作稳步推进,民政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一、城乡低保制度日趋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1.城乡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县城市和农村低保制度分别于1998和1999年在全县开始实施,经过十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城乡低保工作得到稳步推进,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补助标准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今年11月份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再次提高,其中农村低保对象保障标准从1200元提高到1800元;农村低保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了20元,人均月补差达112.05元;城市低保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了50元,人均月补差达207.12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每月达320元、城市三无人员每月达350元(集中供养370元)。目前全县城乡低保总人数达12040人,占总人口4.76%,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1823万元,城乡低保覆盖率和人均补差标准位列全省中上水平。2.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成效明显。为确保最低生活保障能真正落实到最困难群众手中,我县严格落实低保动态管理工作,自2007年以来,连续五年对城乡低保进行年度复核公示,严格工作程序,接受群众监督,至2012年底累计动态调整低保人数5516人(其中2012年动态管理调整1046人,增员690人,减员356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3.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为实现低保数据的信息化,完善和规范低保家庭的分类施保,按照省、市要求扎实开展低保信息采集和信息卡录入工作,推进城乡低保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不断健全低保档案资料,及时将动态后低保对象资料进行更新、整理、归档,做到一人一袋,一村一盒,一镇一柜。二、救灾救济措施逐步完善,抗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1.抗灾救灾措施有力,救援救济及时有效。我县自然灾害主要是热带风暴和台风带来的强降雨。灾情发生时我县立即启动救灾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迅速转移人员,将低洼地带、地质灾害点、矿山、危房等处群众紧急转移到安全地带,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我县主要受5号台风“泰利”影响造成部分村居受灾,在灾情发生后,我们立即组织人员第一时间深入受灾地区了解灾情,根据有关乡镇及村居灾情报告,及时下拨自然灾害救济补助款,全年累计下拨救灾救济补助款242万元,积极帮助受灾户解决生活困难,确保受灾地区群众正常生活。入冬以来,为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的冬令御寒问题,今年还提早下达了冬令救济棉被1950床。2.县乡村三级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取得实效。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强化减灾防灾工作”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事关群众利益十项实事的要求,切实做好防灾、备灾、减灾、救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扎实推进县、乡、村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工作,全县已建立240个避灾点,其中县级4个,乡级22个,村级214个。所有避灾点已健全机构、人员配备、物资储备、指示牌、标示牌、规章制度等,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整体防御能力得到提升。3.认真做好备灾工作,切实提高灾害应急救助水平。为进一步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我局已建立约300平方米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目前备有棉被、床架、单被、单衣、救灾帐篷等物品,可供随时应急使用。同时每年与商家签订救灾应急物资购销合同,确保灾害发生24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全面提高灾害应急救助水平。三、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水平不断提高我县的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工作从2005年正式启动后,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已基本形成了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相配套的运行机制。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服务系统全面开通,进一步简化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手续,救助内容更加明确,救助效果更加明显,困难群众无钱看病和看不起病的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2012年累计救助2274人次,救助金额154.58万元,救助总人数和总金额比201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四、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落实,优抚安置保障能力不断提高1.按规定及时发放义务兵优待金。2012年度全县在部队服役的义务兵共有176人。根据“城乡一体化”的优抚政策,今年全县城乡义务兵优待金统一标准12500元/人,并全额由县财政负担,全县全年应发放义务兵优待金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