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门窗墙》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门窗墙》,小学美术教材第6册第17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门窗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仔细观察,画画教室或家里的门窗墙。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门窗墙在变化,这是一个常画常新的课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门窗墙是不同文化的反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代所设计的门、窗、墙的风格多姿多彩、千变万化,本课让学生观察、收集生活中、影视作品中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图片、资料,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进行表现,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并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注重人文教育。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了解不同时代、地域、环境、季节的门窗墙,运用发散思维多方位、多角度的表现门窗墙,提高创作表现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画加手工的形式,大胆表现自己喜爱的门、窗、墙;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各种风格的门、窗、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是:体验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美感,运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爱的门、窗、墙教学难点是:发现门窗墙的美,从中提炼组织美的画面。二.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学法上遵循“精讲多赏,启思感悟,创造表现。”的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通过对窗口作品直观的欣赏以及对有关窗口文化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理解认识到不同的门窗墙是不同文化的体现。三.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创设情境,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动画”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门窗墙的世界中,优美的音乐,直观的视觉刺激,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引入课题。(二)引导启发走近门窗墙。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看门窗墙”、“忆门窗墙”、“赏门窗墙”、“画门窗墙”这几个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通过观察、说画面,让学生感知门窗墙的特征;想象出主人的生活情况;认识不同门窗墙是不同文化特征的体现。接着,观察课本上面的门窗墙的图片,门窗墙的形状,结构具有一定的特征,它影响到建筑的形状变化,引发学生对生活中门窗墙的回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教师提出适合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然后,欣赏古今中外不同特色风格的门、窗、墙以及大师学生们的作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欣赏古今中外建筑中优秀的有特色的门窗墙,以及画家、农民、学生表现门窗墙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主动探究问题,进行联想和创造思维活动,开拓思路,激起兴趣,激发灵感,为创作表现门窗墙做好铺垫。最后,教师示范。以教室的门窗墙为例,从中提炼组织美的画面,教师就如何构思、构图等,边讲解边作简单的演示。并注意提示引导学生,不要模仿老师的示范,要画出自己心中的门窗墙。学生在忆、说、赏过程中已获取了对门窗墙的较为深刻的认识,如何构思、构图、表现出自己心中的门窗墙,如何把握近、中、远景,教师的示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使学生获取造型、构图知识的重要一环,做好这一步,将使学生的创作构想变成画面更容易,使教学的难点得到解决。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造型表现降低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三)自主探究大胆创作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大胆创作”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鼓励他们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创作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