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6页商业银行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主要业务经营指标完成情况截止到2季度末,宿州分行资产总额58.15亿元,比年初净增7亿元,增长13.69%。负债总额57.34亿元,比年初净增7.82亿元,增长15.09%。各项存款余额为56.75亿元(不含理财),比年初净增7.65亿元,增长15.58%。各项贷款余额为45.05亿元,比年初净增8.27亿元,增长22.49%。不良贷款为0。经营利润9102.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23.53万元,增长20.10%。上半年,我们紧紧围绕全年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强化政银企合作一是加强政银企沟通交流,不断加强与政府部门协作关系,积极做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与我行的对接工作,如元一新天地项目、纺织路安置房项目、皖北药厂退城进园项目、xx县宜居安置房项目,苏湘建投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万达广场项目,实现货币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企业项目和信贷资金的有效衔接,做到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认真研究、及时跟进,积极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促进项目建设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二是持续加大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响应监管部门要求,认真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在社区及营业网点开展产品宣传活动,宣讲金融基础知识,普及金融产品,提升业务品牌效应。同时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质押等困难,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开办“小企业快捷贷”、“小企业联保贷”、“中德合作小企业固定资产购置贷款”、“商务厅出口专项贷款”“徽贷通”等产品,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截止6月底,我行对公贷款中公司贷款为14.63亿元,较年初增加2.57亿元,增幅21.31%;其中,小企业贷款14.47亿元,较年初增加0.5亿元,增幅3.58%。(二)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发展,更好服务广大客户广大小微企业业主和“三农”客户是我行发展的基础,为他们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是我行渠道创新、产品创新的切入点,只有夯实基础,我行才能加强抗风险能力,才能更好的创利。下半年我们将加强服务渠道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布局,制定全行服务渠道的建设发展规划,构建现代金融服务网络体系,实现物理渠道、电子渠道融合发展。为此,我部计划在县域、社区设立新的物理网点,加大对小微支行、社区支行的建设力度,更好的方便广大客户办理业务;同时,在行内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走进社区、校园、工矿乡村,介绍推介我行的金融产品,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在业务支持方面,把有限的信贷资金倾向于“三农”企业、小微企业、广大个体经营户等实体经济,帮助指导他们利用好我行的信贷产品,促进当地的经济健康发展。6月底,我行涉农贷款达为11亿元,占全部贷款25.23%。我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户数50户,余额近5亿元。本年累计向50余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放贷款,累计发放6亿元。为了更好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我行不断加快县域网点建设,提升服务品质。(三)推进网点转型,加快网点建设网点转型是全行经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我行零售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我行网点转型按照总行的要求,对各支行进行考核,并提出方法促进支行的转型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个人信贷、零售中间业务管理体制,制定和修订了岗位责任制,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继续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要结合网点转型,加快县域网点、小微支行、社区支行建设。二是加快零售专业化队伍建设,重点推进大堂经理、理财经理队伍建设和考核工作。三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分层次持续开展。要抓好重点内容培训,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需求,突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升产品销售和客户服务的技能。五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我行零售品牌。(四)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行今年计划新设银河一路支行和xx县支行,银河一路支行已于1月27日开业,xx县支行项目已批复,地址在xx县中城街95号,目前开业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手续完备后准备近期开业。金融分支机构的设立不但推进了自身招商引资工作的落实,加快了我行自身建设步伐,也为周边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更加贴心的金融服务环境。其他招商引资项目目前正在洽谈中,待达成初步意向后,我行将另行补报。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己的大好事。今后,我行会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指导精神,认真学习同业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创新措施,把招商引资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做深、做精、做细、做实、做好、为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贡献力量。(五)努力牵头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