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平等”的话题。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平等就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平等就是指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C.平等就是“均贫富”“等贵贱”D.平等就是平均主义、无差别对待答案:B解析:平等主要是指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平等待人要求我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所有权利,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更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平等不等于平均,平等原则不允许歧视,但以合理差别对待为前提,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2、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下列对平等理解正确的是()A.平等就是“等贵贱,均贫富”B.平等就是“均贫富、无差别”C.平等就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平等就是任何差异都应当被消除答案:C解析: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就是指公民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等贵贱,均贫富”、选项B“均贫富、无差别”、选项D“任何差异都应当被消除”说法均错误。3、现实生活中,尽管有人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不同,但是法律却规定我们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平等是指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B.平等就是指公民在立法上的平等C.平等就是指公民在司法上的平等D.平等就是公民享有的权利完全相同答案:A解析:平等主要是指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平等待人要求我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所有权利,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更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因此选项A正确;平等是指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平等不是指公民在立法、司法上的平等,也不是指公民享有的权利完全相同,因此选项BCD错误。4、下列哪项行为符合法治精神?A.未经允许,私自查看同学的日记B.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C.买到过期食品后,自认倒霉,不追究商家责任D.遭遇校园欺凌时,以暴制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治精神的理解和实践。选项A,隐私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私自查看他人日记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不符合法治精神中的尊重和保护人权原则,故A错误。选项B,遵守交通规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法治精神中守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故B正确。选项C,买到过期食品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消费者有权依法追究商家的责任,自认倒霉、不追究商家责任是消极维权的表现,不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打击不法行为,不符合法治精神中的维护公平正义原则,故C错误。选项D,以暴制暴不仅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和伤害,不符合法治精神中的和平解决争端原则,故D错误。5、初中生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位老人突然倒地不起。他应该首先采取的行动是:A.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通知家人B.立即上前扶起老人C.迅速离开现场,以免被误认为肇事者D.等待其他人来处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选项A,在老人突然倒地不起的紧急情况下,拨打急救电话并通知家人是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老人的生命安全,符合法治精神中的尊重和保护人权原则,故A正确。选项B,虽然扶起老人看似是助人为乐的行为,但在不了解老人倒地原因和自身急救能力的情况下,盲目扶起可能加重老人伤情,甚至造成二次伤害,故B错误。选项C,迅速离开现场、逃避责任的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要求,也违反了法律规定,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故C错误。选项D,等待其他人来处理可能会延误救治时间,不利于老人的生命安全,且作为目击者,小明有义务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故D错误。6、下列关于法律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C.法律的效力高于国务院发布的决定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效力的层次和顺序。选项A,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故A正确。选项B,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故B错误。选项C,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如果属于行政法规的范畴,则其效力与法律相同;如果属于其他规范性文件,则其效力低于法律,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务院发布的决定的效力都低于法律,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