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文物考古 / 文档详情
大文豪苏轼资料.docx 立即下载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文豪苏轼资料.docx

大文豪苏轼资料.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文豪苏轼资料北宋大文豪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时,心系百姓疾苦,带领老百姓找矿,并成功地挖到了煤(石炭)。中国最早的专门以煤炭为题作诗的,当属苏轼的《石炭》一诗。苏东坡早在900多年前就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石炭》诗,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煤炭最早、最具有文献价值的文字记载。苏轼在这首诗的序言中说:“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遗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也。”彭城即今江苏省徐州市。当时苏东坡为徐州太守。《石炭》诗曰: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盘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石炭》写出了徐州人采煤的热火朝天、兴高采烈的场面。古代人认为煤近乎石,故称之为石炭,以区别于木炭。石炭这一称呼,出自魏晋时代并流传至今。石炭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名称。《石炭并序》中提到的白土镇,在徐州西南25公里处的萧县境内。一首诗便让这个山区小镇闻名于世。据萧县地方志记载,白土镇因产白色高岭土而得镇名,现有人口三万余,辖17个行政村,曾是唐代的陶瓷生产基地。北宋元丰元年,工匠在挖白色陶土时,发现了煤炭,时值苏轼知徐州,萧县是徐州辖境。苏轼是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领导,他上任后的当年冬天,天降大雪,寒冷异常,柴薪燃料严重匮乏,别说冶铁,就连居民的取暖做饭都成问题。苏市长体察民间疾苦,积极组织人力,去找煤了。于是便有诗序中所叙之事。苏轼不愧是豪放之人,寻找煤炭资源的艰辛只字不提,但以煤炭造福百姓的兴奋跃然诗中。苏轼在徐州找出的石炭,可制作取暖用的“香饼”。欧阳修在《归田录》里有这样的记载:“有人遗余清泉香饼一筪者,(蔡)君谟闻之,叹曰:‘香饼来迟,使我润笔独无此一种佳物。’……清泉,地名;香饼,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饼之火,可终日不绝。”欧阳修笔下的.“香饼”,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书中均有相关记载。如杨慎《升庵外集》载:“捣石炭为末,以轻纨筛之,以梨汁合之为饼,燃之可以终日。”苏东坡宋朝时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不错,当时的汴梁城已经用煤(西方称之会燃烧的石头)而不是用木材生火做饭取暖了。其时西方都是用木头劈柴生活作饭取暖。“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伟大的史学家司马光曾批评世风奢靡: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有的西方学者甚至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汴梁一个看守城门的士兵。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大文豪苏轼资料

文档大小:1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