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渗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小学生学习的工具,它拓展了小学生的学习空间,改变了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弊端,很多小学生会沉迷于网络。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正确的引导小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尝试从以下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抓课堂常规,促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常规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每学期初,我都向小学生提出一些常规要求,让学生明确,在课堂里、特别是在机房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告诉他们不准迟到、早退,听指挥,规范操作,爱护机器设备;同学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养成用机习惯。通过这些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逐渐使他们养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2.深挖教学内容,促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深挖掘其内涵,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阶段小学生有很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认识MicrosoftWord、汉字录入、文章编辑、版式设计、初识MicrosoftPowerPoint、MicrosoftPowerPoint多媒体作品、认识Internet、网页浏览、素材收集、收发电子邮件、网页制作等。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小学生深感乏味的就是汉字录入,而最感兴趣的是上网浏览、MicrosoftPowerPoint多媒体作品制作、玩游戏等。我就以输入文章和上网玩游戏为例,谈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1游戏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项目,那么,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利用这一点,向小学生介绍玩一些有益、又有一定难度的智力游戏。如上汉字录入课时,利用《金山打字通2003》中的打字游戏让小学生练习指法,它既对小学生有一定的益智,又有一定难度。同时该游戏既适合一人操作,又适合两个小学生协作完成的游戏,让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配合、同时又能增进友谊。2.2上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上网是小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网上信息收集、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如何引导小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小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看的内容;另一方面,上课时利用屏幕广播适当播放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小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如在上《计算机病毒》这一课时,就要求同学们不要访问那些低级、庸俗、不健康的网站,提高自身的网络防范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版权意识。3榜样激励──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正处于健康心理形成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应会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对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加以锤炼。众所周知,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永葆青春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我抓住教材引导小学生剖析、挖掘其内涵,让小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懂得今后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健康的心理训练。3.1小学生的榜样教育在第一次讲MicrosoftPowerPoint多媒体作品前,我先给小学生展示本校小学生以前制作的多媒体获奖作品,使小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学习了MicrosoftPowerPoint之后,能够做什么,有什么用处。当小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之后,有了一个好的榜样之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认真学习,虚心求教,不断探索。3.2教师的榜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本身就是小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课堂示范教学及上机指导过程中,也应有良好的习惯。教师“师表美”的作用,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榜样;能促进小学生的榜样学习;能改善道德教育效能。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若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在保存或另存为文件的时候,注意此问题,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反之,若不注意此问题,由于小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小学生就会照样,影响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方方面面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只要能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抓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