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PAGE\*MERGEFORMAT6《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大自然的语言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者:葛颖/巩义市第四初中八年级语文组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总目标”最相接近的表述: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2、《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最相接近的表述:(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有益体会。3、《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最相接近的表述:(1)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2)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科学为专题的,选编的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是学生系统学习说明文知识的单元。本册共编排了两个单元的说明文,第三单元的课文是事物说明文,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是事理说明文的开篇之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他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为了使青少年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易于接受本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作者在语言富于感染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尽量使语言生动、形象、传神。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人格化,取得生动传神,引人入胜的效果。真正做到了专门知识通俗化,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因此,根据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阶段目标提出的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本课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事理说明文,而且内容上还比较的抽象,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好在这篇课文的所举事例学生们相当熟悉,都是生活里所见,因此减轻了难度。课前一些谚语的搜集也为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目标:1.通过朗读,自主筛选信息,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学习重点】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评价任务:一、针对目标1,设计自主学习4个问题,通过朗读,自主筛选信息,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二、针对目标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花的娇艳,夏荷的婀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些都是大自然美丽的语言。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一起去聆听大自然美妙的语言吧!首先,请各小组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相信自己:我能行!【自主学习】(评价任务一)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piān然(翩)销声nì迹(匿)sùsù(簌簌)méng发(萌)(2)农谚(yàn)连翘(qiáo)纬度(wěi)载途(zài)2.速读课文,请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注意标志性词语)(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3、自读课文,根据预习结果,学案提示,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教师板书: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运用了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