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徐志摩个人简历徐志摩-概况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男,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分析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量,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作品赣第德。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虽然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但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生平简介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徐申如拥有一座发电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又是硖石商会会长,人称“硖石巨子”。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张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最后,林徽音却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徐父执意请梁启超证婚,志摩求助于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由于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了父亲,中断了经济上的援助,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住的是3层楼的豪华住所,每月100银洋的租金,家里佣人众多,有司机、厨师、男仆,还有贴身丫鬟,这些巨额花费使志摩入不敷支。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于北大,为了贴补家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往返,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夏大学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得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一月所获,至少也有1000多元(当时一个图书馆管理员的月薪约5元),但仍不敷陆小曼的挥霍。沉溺于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的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两点才起床。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京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志摩罹难,死时34岁。徐志摩-生平经历1900年起入家塾读书。1907年,入硖石开智学堂就读。1909年毕业,入杭州府中学(1913年改名为杭州一中,历经沿革为今日之杭州高级中学)。1915年夏杭州一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10月29日与张君劢之妹张幼仪结婚后转入上海浸信会学院学习。1916年春,从上海浸信会学院退学。同年秋,转入国立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法科预科。次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1918年6月,拜梁启超为师。1918年8月赴美留学,入克拉克大学历史系。1919年9月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1920年10月,赴英国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其间结识英国作家威尔斯,对文学兴趣渐浓。1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婚,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同年10月回国。1923年3月,发起成立“新月社”。同时在北京大学英文系任教。1924年4月至5月,泰戈尔访华,陪同在各地访问;5月至7月,陪同到日本、香港访问。8月,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出版。12月,现代评论周刊在北京创刊,为主要撰稿人。1925年3月,辞去北京大学教职。3至5月,与陆小曼赴欧旅游。1926年,应任光华大学教授,兼东吴大学法学院英文教授;主持晨报副刊.诗;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春,参与筹办新月书店。1927年9月,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书店出版。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1928年2月,兼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10日,与闻一多、饶孟侃、叶公超等创办新月月刊。1928年6月至10月,赴日、美、欧、印等地旅游。11月,最有名的代表作再别康桥问世。1929年,辞去东吴大学、大夏大学教职,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29年9月,应聘任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文学院英语文学教授。同年,兼中华书局、大东书局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