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中华族谱与族谱文化的概述古人云:“国有史而知兴替,家有谱而世系明”,中华民族历来有编志、修谱的良好传统。族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精粹,珍贵遗产,底蕴深厚,涵盖古今。大革命家孙中山曾曰:欲兴民族,先从团结宗族入手。毛泽东主席也曾指出:祖宗不敬,谈何爱国。族谱,是血缘文化之产物,是一个家族之史书。记录家族流源,历史发展,繁衍生息,世系演变,支脉迁徙,辈序字派,祖家业绩,家规家训等,历来深得普遍家庭的喜爱,并获得多数家庭的珍藏,世代相传。族谱俗称家谱或宗谱,又称家乘、支谱、世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家谱大致包括十三项内容:序文、凡例;世系世表;源流、宗派;诰敕、象赞;别传、墓志;祠堂记、祠规;家规、宗约;家训、家范;义田记、义庄记;墓记、墓图;艺术、著作等,一般三十年左右续修一次,举凡子孙的繁衍,显赫人物的表彰,家族成员的生与死,都要记录在册。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69223.htm"\t"_blank"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0348.htm"\t"_blank"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61891.htm"\t"_blank"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也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295022.htm"\t"_blank"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09692.htm"\t"_blank"郡、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50417.htm"\t"_blank"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作为数典认祖、研究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8081.htm"\t"_blank"历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5504.htm"\t"_blank"地理、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1175.htm"\t"_blank"社会、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46974.htm"\t"_blank"民俗的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41355.htm"\t"_blank"氏族的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是从文字产生以后,一直伴随着家族制度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文献或簿籍。那究竟什么是族谱呢?“谱”是一个派生字,原字为会意字的“普”,后来由于用“普”字表示一种文献、簿籍,所以加“言”旁成了形声字的“谱”。《说文》无“谱”字,当系漏收。因为《史记》、《汉书》及稍后的字书《释名》、《广韵》均有“谱”字(《史记.三代世表序》:“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十二诸侯年表序》:“太史公读春秋历、族谱”;《汉书.艺文志》:“历谱者,序四时之位”,《刘歆传》:“考定律历,著三统历谱”;《释名.释典艺》:“谱,布也。”;《广雅.释言》:“谱,牒也”。)。徐铉编《说文新附》增收“谱”字是对的。“普”和“谱”意义完全相同,都表示全、遍之义。《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左传》、《孟子》、《荀子》及汉人引《诗》均作“普天之下”(见《左传》昭公七年、《孟子.万章上》、《荀子.君子篇》、《韩诗外传》卷一、《史记.司马相如传》、《后汉书.桓帝纪》、《白虎通德论.封公侯篇》等。),是溥、普通用的证明。赵岐《孟子注》:“普,遍。”(《孟子.万章上》赵岐注。)普天下就是遍天下。《易.乾卦》象辞:“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墨子.尚贤中》:“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都是全部、普遍的意思。刘熙《释名》说:“谱,布也,布列见其事也。”(《释名.释典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