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精选22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童话都不陌生吧,童话对儿童来说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对教师和父母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童话故事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1康熙很重视对子孙的教育,这在中国历代帝王里都是非常特殊的。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他的孙子辈有人统计共有97个,这可是个很大的家族。那康熙是怎么教育他的子孙的呢?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时候的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这天的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寅正是早上四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也就是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接着就是辰时,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的`到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的大臣,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说了,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的政事去了。巳时,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跟着就到了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的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的功课。再下来就到了未时,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那里是一个院子,有靶,学习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康熙又来到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到了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的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譬如雍正做了皇帝,乾隆做了皇帝,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很杰出的皇帝,孙子乾隆也是一位很杰出的皇帝。他的皇子皇孙不能都做皇帝,做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第二个类型就是学者型,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第三种类型就是艺术型,写字绘画,有的皇子字写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第四种类型是生活型,所以康熙皇子皇孙当中没有一个纨绔,没有一个为非作歹者。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2“老师,我的笔丢了!”“一定是阿古偷的!”面对着班上十几只指向他的手,阿古脸上汗珠凝重的路径,跟事实一样清晰。他手上颤抖的笔尖,没有执著的抵赖,我伸手接过阿古的笔,也接受了他的缴械。阿古偷窃的往事在我心中一幕幕的浮现,“老师,我们家小孩手脚不干净…”、“孟老师,阿古要加强辅导,他会偷合作社的钱……”、“老师,四年级的时候,阿古……”,班上几次遭窃,同学们都怀疑他,但是没有直接证据又怕他被标签化,所以都不了了之,直到有一次他偷我的东西,被我当场撞见。我正色的说:“虽然我不会因为你做错事而对你另眼对待,但是你的人生要是继续按照这个错误的剧本走,我想结局一定是悲哀的。”其实人生的结局是喜是悲,关键时刻是自己说了算的,就看自己的一念及选择,《骑墙状元》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骑墙状元》叙述明朝一位书生被东邻美艳妇人诱惑,叫他跨墙相会,书生在爬墙的瞬间想起“虽然这样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