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研究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方法技术,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甘肃省天水市北山中梁地质灾害勘查、甘肃省舟曲县巴藏乡中心小学新校园地基下古采金洞探测实例,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研究。【关健词】高密度电阻率法地质灾害勘查方法技术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P631.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引言在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经常需要对存在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地段进行工程勘查,准确地确定地下空洞、滑动面(带)的分布及埋深等情况,为治理方案设计提供依据。进行工程勘查的传统手段主要为钻探,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和不经济。常规物探方法,如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探地雷达等,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等特点,在地质灾害勘查中是一种有效技术方法。下面浅述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质灾害勘查治理中的应用效果。二、方法技术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WDJD-3)为测控主机,配以多路电极转换器(WDZJ-3)构成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见插图1)。插图1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示意图1、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实质上纯属直流电阻率法,其基本原理与直流电阻率法相同。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支持18种测量装置,其中,α排列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A-MN-B等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这两种为最常用的测量装置。α排列(温纳装置AMNB):该装置采用固定断面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插图2固定断面扫描测量测点分布示意图测量时,AM=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AM、MN、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A-MN-B四极测深排列:该装置采用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插图3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测点分布示意图测量断面为矩形,测量时,M、N不动,A逐点向左移动,同时B逐点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A、M、N、B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M、N不动,A逐点向左移动,同时B逐点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矩形断面。2、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及解释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野外数据经过数据整理、格式转换、数据编辑、施加地形信息、设置反演参数、断面数据反演,最终绘制含有地形信息的反演断面图,并结合地质、钻探资料进行解释(见插图4)。插图4高密度数据处理流程三应用实例(一)、高密度电法在甘肃省天水市北山中梁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该区位于西秦岭山地和陇西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属黄土丘陵区,区内黄土沟壑纵横,沟深坡陡,地形坡度一般为10°-30°,部分地段达40°-50°。调查区出露第四系黄土及第三系泥岩,地表为厚约5-30m第四系黄土覆盖,呈不整合覆于第三系泥岩之上。滑坡为区内主要地质灾害,高密度电法探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滑坡体滑动面(带)的埋深、形态等情况,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调查区钻探(G6zk02)、槽探工程调查表明:滑坡体一般存在两个滑动面,第一个滑动面为粘土层内部滑动面,埋深约5m,滑动面是由一系列的羽状裂隙组成滑动带,在大气降水的作用下,这样的滑动带含水量增大,相对滑动带上下地层电阻率降低,第二个滑动面为泥岩与粘土层滑动面,深约12m,这种滑动面由于形成时间上较长,滑动面一般比较破碎、连续,富含地下水,在滑动带内电阻率通常小于上部滑坡体及下部地层,是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的理论依据。根据调查区场地地形条件等情况采用A-MN-B四极测深排列装置,下面以两个典型断面作分析说明。(二)高密度电法在甘肃省舟曲县巴藏乡小学地基勘查中的应用甘肃省舟曲县巴藏乡中心小学新校园地基东、西侧为耕地,北侧为山坡,南侧紧邻S313公路,白龙江由西向东从S313公路南侧流过。工作区地貌单元属山前坡积区与白龙江北岸II级阶地交汇地带。学校地基北高南低,呈阶梯状,相对高差约5m,出露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冲洪积物,自上而下为耕土(厚0.30~0.50米)、含砾砂土(厚为0.20~3.80m)、角砾(厚5.20~6.10m)、卵石层(10―11m)、基岩。工作区位于古河道,附近发现古采金洞多处,古采金洞一般位于河床阶地底部,卵砾石底部与基岩接触面部位,深度18―20m,该层厚约1.5m,宽约1m。古采金洞一般垂直河岸由河漫滩向河岸侧掘进,大小仅能容一个人低头通过。从电性上分析:这些采金洞如果充水,其相对围岩表现为低阻,采金洞如果未充水,其相对围岩表现为高阻特征;根据采金洞以上特点,采用采用A-MN-B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