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華民國芳療健康管理師試務研討會(一)指導單位:教育部、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台中市政府(二)主辦單位:中國醫藥大學藥用化妝品科系、台灣生醫保健芳療整護產業工會中華民國芳療整體保養職業工會全國聯合總會(三)承辦單位:台灣整體美學時尚文創產業工會、社團法人台灣整體美學推廣交流協會(四)協辦單位:南投縣芳療整體保養職業工會彰化縣芳療整體保養職業工會、高雄縣芳療整體保養職業工會大臺中芳療整體保養職業工會、新竹縣芳療整體保養職業工會雲林縣芳療整體保養職業工會、台南市芳療整體保養職業工會(伍)會議日期︰民國101年4月22日上午9:30~11:30(星期日)(陸)會議地點︰中國醫藥大學(立夫教學大樓104教室)~~研習流程:~~時間流程主持人:備註9:00~9:30報到領取資料南投芳療致詞頒聘9:30~9:45主席致詞來賓介紹頒發中華民國芳療整體保養職業工會全國聯合總會名、榮譽理事長聘書、理監事當選證書、芳療健康管理師命題委員聘書!葉寶琴執行長林淑惠常務理事系主任:溫國慶名譽理事長:陳清庚榮譽理事長:曾俊明9:45~10:00芳療健康管理師市證照場發展趨勢及概論曾俊明榮譽理事長10:00~10:50芳療健康管理師試務規劃組織架構。各試務委員構遴選任聘辦法潘靜雅理事長徐銀蘭常務理事王怡璇教育長10:50~11:05國際產學合作策略聯盟韓國教育中心張智如處長潘靜雅理事長11:05~11:30綜合座談:溫國慶系主任、吳錦生副教授、潘靜雅理事長、陳清庚名譽理事長、許延年所長、蔡琦執行長、徐銀蘭副理事長、郭建位理事長、徐淑敏老師、黃聲威教授、廖平喜主任、王怡璇教育長、吳家驊副教授、徐永峯主任、許瑋庭助理教授、洪美伶專技助理教授、楊國明助理教授、莊麗貞副教授、李翠芬老師、張嘉苓老師、陳惠姿助理教授、尤善臻助理教授吳錦生副教授潘靜雅理事長、陳清庚名譽理事長葉寶琴執行長(現場事務控管)張瓊文沈亨通劉韋佑蘇新倫謝秀英11:30~12:00拍照合影!領取研習證書南投、雲林、新竹芳療團隊王梵亦李雅鈴中華民國芳療健康管理師試務研討會壹、緣起:一、本會為推廣芳療健康觀念,因應芳療健康產業國際化,積極建立中華民國芳療健康管理師證照」制度,以達保障從事臨床芳香療法照護者之工作權,使能有效合法促進國內芳香療法得以廣泛發揮輔助與另類療提供完善之身心靈照護之目的,特召開本次研討會。二、芳香療法可提升病患生活品質,給予心靈、情緒上的支援,使身心靈更舒泰,正確使用芳香療法,有助於舒緩生理之不適症狀,如嘔心、便憂鬱、疲憊、疼痛、淋巴水腫、放射治療灼傷及失眠等臨床症狀改善。證照制度之催生與建立乃必行趨勢,可藉由公開考試,使有意從事本事者能具備合格證照,廣泛地發揮輔助與另類療法的效用。貳、說明:一、依據100年10月25日立法院審查三讀通過之「職業訓練法」修正案全國性職業團體(含全國性專業工會)可依法辦理技能職業測驗;另授予認證單位所核發之『技能職類證書』效力比照技術士證。乙級視同專科學歷甲級視同大學學歷。本會符合舉辦證照考試及頒證之法定資格。二、本會為善盡培養更多之芳療、健康、美學產業及產業管理人才,積極推廣芳療健康促進知能的社會責任,特舉辦『芳療健康管理師』、『形象管師』、『整體造型師』、試務研討會暨『健康美學期刊』審查委員會議,期藉與會者之專業知識,積極協助本會規畫主辦全國性技能鑑定認證考試資格,使本會服務效能更臻完備,以提升本業職場能力與競爭力,落實健康美學及護照專業職能,有助於職場競爭優勢強化與提昇。三、以國際芳療產業發展之未來趨勢與展望、芳療保健、芳療護理、精油芳療音樂、生物能量等議題為核心,敬邀產官學界專家學者參加學術研討會,針對特定議題與談指導,廣邀相關芳療產業業者進行實務說明芳療技術發表,期能增進知識學理與實務研究之交流,為我業證照推行提供更完整之規劃!參、預期效益:一、芳療健康管理是建立在現代生物醫學和資訊化管理技術模式上,乃對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之健康狀況、生活方式和居住環境進行評估,為個人提供有針對性之健康指導,並實施關注之全過程,最終能達到低人群患病率的目的。二、在過去的30年中,西方國家通過有效的健康管理使90%之個人和單位的開支減少到原來的10%,進而提高了社會經濟效益、達到維護健康的目的。在我國,芳療健康管理正處起步期,屬於朝陽職業,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芳療健康維護即改善的需求日益增長,芳療健康管理師將有闊之就業前景。三、「芳療健康管理師」是指從事對人群或個人健康和疾病的監測、分析、評估以及維護與促進身心靈健康之專業人員。為了適應未來社會之需要,提高芳療健康意識和身體素質,培養和造就大批健康管理人才,增強芳療管理水準,推出發展芳療健康管理師資質培訓項目,為有志從事